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一个观念,还是真如这一句话的内涵,变成我人生的信仰,也成为自己修炼的核心价值?
几个世纪以前,英国哲学家与作家培根(Francis Bacon)曾说:知识就是力量。人因为有了知识变得聪明,但会否表示学得越多就越真的聪明?还是学得越多越是让自己陷入知识的泥沼,让自己无法“回家”,更贴近自己的内在世界,对自我的精进有更好的看见与发现?
阿芬说:「成果是遥远的,过程是痛苦的」;做还是不做?人的感觉世界第一时间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感觉的出现主要是要帮助主人增添一分自我的警惕。多学多做多得,理知上都知道这对自己人生的视野有帮助,有时候甚至觉得也是自己应该做的。

就如关心社会时事、关心环境变化,是从事生命教育其中一环的重要关系,但久惯老诚的自己,向来并不注重。接到任务时力有不逮本是正常,要投入进去一时也不知从何下手。感觉上很想做“不”的选择,因为眼前还有其他更得心应手的选择呀!
我们是环境的一份子,却不认真关心环境。即使做了多少事后的环保分类工作,若是源头的心灵环保不正本清源,会否有一天令人不敢加入绿色大军,因为越做越气馁,甚至想要放弃?
人类要如何觉醒?我们不断推出更多的“商品”,图文并茂的金句格言,甚至设计成令人爱不释手的精美海报、文创品、贴纸……出现在垂眼可见的地方,期望会对人带来更大的警觉作用。
我记得好多年前的一个发生,有一位同修为了克服她的坏情绪,在上了EQ课(情绪管理课)之后,刻意买了两幅格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分别挂在公司办公桌与家里的书桌前,再再的提醒自己要控制自己的坏脾气。
两个星期后,我很关心对她的效果如何?她很幽默的对我说:奇怪,每一次情绪来时总是看不到,脾气发出来之后才会看到,不过牛奶已经倒在地上,於事无补,或许是“无名火遮眼”吧!
好多人喜欢用“贴药膏”的方式来处理自己人生的成长,安慰、补偿、麻醉的心理居上,为的是让自己好过一点,其实反储回来的却是日益形成自己内在世界不自觉的拉扯,越来越让自己模糊迷失!
人生活着都渴望真善美,但为何却无法体现真善美?无法让真善美无处不在?无法让真善美在每一天生活中历历再现?
真善美仅是一个童话中的意境,根本不存在;还是真善美一直都在,是我们没有能力看见?还是我们努力的重心放错了地方?
我前两天在短讯中读到这么一段:「您在人世间的功课并不寻求爱,而是找出您为了抵制爱而在内心打造出来的所有障碍。唯有化解爱的障碍,自己才能找到爱。」自己的小我一直在护主,让自己的身体意识更好过,却蒙蔽了眼睛看不到的因素,让自己远离了真善美。
推荐阅读: 会想跟不会想,天渊之别!

「错误是一时的,但真相是永恒的。」人若不把面对真实的自己当为一辈子的修炼,自己永远被蒙蔽,无法看到真善美的存在,还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殊不知自己早已被障碍物挡住了视线,所以看不见!
努力学习的目的,为的是移除障碍物,让自己可以看见真善美就在我眼帘可见之处,随时让我的心境是平和清净。学得越多时,越不平静,表示我的认知世界装满的只是更多的资讯,而这些资讯所形成的知见会否是自己的障碍?我唯有彻底明白自己是自己知见视角的盲点,我才能提升自我的警惕,化碍为爱。
小我的感性大过理知,会让我们的记忆为了护主马上拉起警报,所有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假、恶、丑,一时间涌上来形成恐惧与害怕的压力,让自己觉得漫漫长路的过程充满痛苦,完全看不到真善美,成果自然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