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散步列在疗郁象限图中的「困难区」而非「简单区」,有以下两点原因:
1.从「无法外出」到「可以外出散步」的状态,过程是相当艰难。
2.不容易持续下去。

首先, 如果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进行1的散步, 无须一开始就直接去散步,先从「离开床铺」或「走出房间」的阶段开始尝试吧。比方说「成功走出房间一步,就可以看喜欢的Youtube 影片一小时」之类,给自己的奖赏以激发动力。
「蛤?光踏出区区一小步就奖励自己,这样好吗?」想必有人会有这种想法。
当然,不会有人夸奖我们的,毕竟只不过是从房间走出一步而已。不过,一旦处於忧郁状态而习惯茧居在家的人,连跨出房间都会感到紧张,能体谅这些困难的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第一步就先从养成夸赞自己的习惯开始吧。
除此之外,忧郁症患者用於回归社会的许多训练,以一般人的观点来看,恐怕全部的成果都只是些「小事」。然而就我们的观点来看,一天8小时并连续工作5天的一般人根本全是超人嘛(笑)。

把散步变成快乐的事,才能持续下去
接着来谈谈有什麽办法可以克服2的「 不容易持续下去」 的问题。我通常会使用几项道具让散步变得有趣,那就是智慧型手机和耳机。没错,只需要这两样。以现代人来说,我想没有这两样东西的人是少数。一边听喜欢的音乐一边散步,或是下载收音机APP,边听收音机边散步也很不错。
提醒各位注意,有些种类的耳机是听不见外面的声音,会导致危险,请使用iPhone 附属耳机的那种「开放式」耳机。由於「封闭式」耳机会完全塞住耳道,适用於隔绝电车或公车内等噪音。如果边走边用封闭式耳机来听音乐,必须留意无法听见车子靠近以迅速做出反应的问题。
运动有改善忧郁的效果
澳洲近期发表的最新研究表示,即使一周内一小时左右的少量运动,效果也十分可期。该研究是由澳洲研究员为主进行的国际性大规模调查「HUNT 研究」当中的一环,研究对象是住在挪威的3万3098位成年人。
横跨1984至1997年约11年间,研究团队调查对象成年人的运动习惯,并追踪忧郁症或焦虑症的发病情形。结果,完全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比每周运动一至两小时的人发生忧郁症的风险高出44%,由此可知每周运动一小时,可以抑制12%忧郁症的发病。
如果每周运动一小时就可以改善忧郁症,那麽光配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到附近散步绕一绕,就足以达成了,不是吗?
我听到散步对健康有益,於是上网搜寻关键字「散步 健康」,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对於现在已经很健康的人可以更增进健康的「天天一万步」,这个绝对做不到吧……就算是现在的我仍然做不到。更何况一万步必须要走一个小时以上,那根本不算轻度运动,应该归类於剧烈运动吧(笑)。
可是, 如果说一周运动一小时的程度就够,就算隔日只散步一次也可以达成,这时自信便能自然涌现。还有,若说为什麽从运动当中选择「散步」,除了「单纯是因为轻松」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目前已经知道透过步行或慢跑丶骑脚踏车等,以固定的节奏来活动身体肌肉的有氧运动,可以活化调整脑内资讯传达平衡的神经物质之一的「血清素」。
以上就是推荐做韵律性运动的原因,我想有体力的人也可以试试慢跑或脚踏车,不过必须持续下去才有意义,所以不如先从步行,也就是从散步开始做起应该不错。我个人比较不喜欢「步行」这个说法,健康取向太强,感觉有点压力,我喜欢称「散步」,带着有种「闲散地走走就回」而无拘无束的轻松感。

养狗的人,带着狗狗一起散步吧!
小狗是饲主散步时的最佳夥伴,我们忧郁症患者散步时最在意的是「周遭的眼光」,带小狗出门多少可以挡下一些路人的疑问。现在这个时代就算不上班也没什麽奇怪,和以前比起来,遭受的白眼已经算少了。不过,我住在乡下,还是有些年长的人,看到我总带着一副「为什麽平日这个时间,正值打拚年纪的人会在外头闲晃呢?」的表情,完全表露无遗。
也不是不明白他们会这样想,毕竟我算是体格好的类型,怎麽看都是个健康人。原本只认为不要去在意那种眼光,只要为了改善忧郁而持续散步就好,可惜那不是可以轻易抛诸脑後的问题。
可是,有狗狗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因为小狗拥有绝对可爱的特性,可以集人类的视线於一身。「为什麽这个时间年轻人会走在……好可爱的狗狗!」像这样把人们的注意力全都转移到小狗身上。我是说真的,大家真的会转移目光(笑)。
像我之前写过很多次,大部分的人得忧郁症的原因都来自人际关系产生的压力,却也因为人际关系而治愈。然而,开始的第一步最难,不知道该在什麽情况下与人说话。可是,只要和小狗一起,轻轻松松就可以跨出开始的那一步。
「好可爱喔∼它几岁了啊?」
「好可爱喔∼它是什麽狗?」
通常沟通内容大同小异,所以也不会紧张。虽说是简单的沟通,但仍属难得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可以成为回归社会很好的训练。
狗狗的力量真是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