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与新进年轻人对话,关心他初来上班,就突如其来陷入新冠疫情带来的大冲击,内心的适应、工作与生活对应得如何?
我很喜欢多与年轻聊天、也偏爱多用年轻人,更时常鼓励他们要多方面的承担,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我没有了!)。他们如同初升的朝阳,在未来到如日冲天之前,拥有足够的时间来开拓自己。
安安很乖巧,工作很认真、尽心尽力,我反而觉得他需要多一些的叛逆,多发表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多喧闹…….但看得出他还在学习融入中。事业与人生不应分割,要设法让它逐渐成一;所以工作的前提,要如何可以激发同仁内在属於“我才”的独特种籽,让种籽得以发芽茁壮?
我时常对同仁说:「您也许在大学时经历了好多思想家的看法,自己平时也许读了好多书,来到这里工作时,也有前人当您的上司,上司有想法,不过我只对您的想法感兴趣,以及您为什么这么想。」

人来到世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世界变得更美好。要做到这一点,我就必须开拓与彰显我内在独特种籽的能量与才华。
身为一家组织的领导者,我们的社会责任就是让身边与我们有缘的种籽发芽茁壮。透过工作,如何可以引导他找到自己的独特种籽,而建立了自我信念,从而越来越有信心,追求自己帮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梦想。
种籽的能量犹如蕴藏在我们人生旅程中的潜能,有待没完没了的发掘与开拓。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就说过:「人类在自己的一生中,潜能的开发用不到10%。即使是世纪伟人爱因斯坦也只用到不超过15%。所以别给自己借口,我们随时都还有90%等待开发。」
安安后天的成长背景,让他现在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更不可只是埋头工作,要能够立足於眼前的任务下,还要综观任务与整体的关连性。工作有四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概念的研发与创新,先要明白为何而做?做的目的与价值是什么?厘清了无形面的概念的可行性,才能帮助第二阶段的动手做。
动手是要把无形逐渐成为眼睛可见的有形,但这有形要在什么黄金时间往外推出,方能与使用者共结良缘?如果这第三层次没有及早贯穿整体的任督二脉,作业者就只会做完我被交待的部分,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宛如机器人!
第四层次要对准如何发扬光大的共识力,让更多人可以加进来一起参与响应,可是更多人为什么需要或愿意来支持呢?当事者说得出所以然吗?在跟进作业进度的过程时,若当事者自己是有清楚的图案,他自己会自我负责,也会有所学习,有所成长与体悟!
推荐阅读:三种天命,您是属哪一种?

年轻人未必一说就通,主要是因为在过去学校读书时,这方面的熏陶几乎是不被注重的。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因为我需要认识与发现自己内在独特的种籽,用尽一生来开拓与使用自己,这绝对是别人无法替自己完成的人生路。所以我们必须从生活的历练中学到关於人生的种种,在别人的协助下,开展各种生活的思践。
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在整体布满资本功利居前的氛围中,要把简单的道理思践到位,除非自己能够彻底领悟,爱等於「无条件给予的正面关注」。组织必须有智慧明辨同仁是佣兵,还是公民?若是组织的公民,他们是组织的一名成员,享有相互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