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 / 姚玉珠老师
心理谘商师
整理:王进伟、杨玮菱
这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
相信大家都能认同这个说辞。当文明越来越进步,当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也陷入另一种隐患中。心理健康已然成为现在被关注的课题。
当代世界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大师罗洛·梅 (Rollo May)在《焦虑的意义》里提出,焦虑是当人感到自己某种重要的价值受到威胁时产生出的扩散性的不安。
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不同学派的学者对于焦虑症的产生有不同的见解。
有的学派认为焦虑起源于认知障碍,有的则认为焦虑是因为缺乏关爱导致,也有的认为焦虑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是学习而来。
内在因素 (个人):
个体易感性(由遗传带来一种容易引发困扰、害怕和焦虑的个人素质上的敏感倾向)、频繁的内心冲突、缺乏关爱的早年经历、有问题的认知风格、学习到不适应行为、需要受挫、生活目标与意义的丧失。
外在因素 (社会):
频繁的生活事件、压力事件、缺少社会资源、缺乏社会支持
总的来说,单一因素很少会导致过度/病态焦虑,病态焦虑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
如何克服焦虑?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可以怎么做?以下教会大家克服焦虑3部曲:
- 觉察接纳 —— 要意识及承认自己的焦虑
焦虑不太容易被克服,而且很多是属于无意识的焦虑,因为我们会合理化它。所以,需要有意识并且承认自己的焦虑。 - 厘清了解 —— 找到焦虑的真相
深入厘清了解焦虑的根源,从做盘点焦虑状况 (《焦虑日智》)开始。 - 调节改变 —— 调节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新方式
不同的心理根源有不同的调节方式,所以要学会自我对话,才能有所觉察、调整。
之前也有提到, 焦虑起源于认知障碍,所以要认清自己的焦虑及认知,不妨做一做《焦虑日智》。
《焦虑日智》
就像写日记一样,每天我们也可以观察自己,并且把发生事件填入《焦虑日智》里,把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做个记录,然后可以做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才可以让焦虑越来越减少。日智是可以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看到焦虑的状况。
当焦虑无法被克服,进一步延伸形成焦虑症,严重的话需要心理医生及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才能被治疗。
什么是焦虑症?
每个人都有承受外在压力的能力,但当所承受的压力太大或本身的承受力太低时,便可能形成焦虑性的疾病。
健康焦虑 vs 病态焦虑
健康焦虑:人类正常的感情 (如喜怒哀乐)、有意义的警讯 (当判断事态/结果具危险性、未知或无法掌控时)、为身体的战斗或逃命 (Fight or flight response)做准备
病态焦虑:将生活变得局促不安,降低了社会与职业功能,造成个人长期痛苦
以下一个自我检视表,看看您是否有病态焦虑:
如何治疗焦虑症 ?
以下是两种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
透过谘询精神科医生 (Psychiatrist)来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 心理治疗
透过谘询心理治疗师 (Clinical Psychologist)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治疗
如何克服焦虑症
(焦虑症分类可以refer to 焦虑症的类别与征兆)
针对不同类别的焦虑症,治疗的方式也不一样。以下是不同的治疗方式:
- 暴露疗法 (Exposure Therapy):面对所有让你焦虑的情况 (越怕处理焦虑,就会越焦虑)。
- 精神训练 (Mental Training): 透过精神训练,在自己的生活中鲜活的预演自己所担心的情况。
- 自我肯定训练 (Self-affirmation Training) :让自己更独立自信。
- 身体训练 (Physical Training):获得对自己身体的信心。
- 情绪训练 (Emotion Training) : 感受情感、学习表达情感。抗压训练 :学校压力管理。
- 认知治疗法 (Cognitive Therapy):消弱错误的思考模式。
幸福,是从觉察自己的焦虑开始。让焦虑成为力量,以建设性的态度接纳焦虑,学习处理焦虑的正确态度,及时觉察情绪,进而采取智慧的行动,选择改变,自能活出自我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