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面前,如何做自己?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父母面前做自己?
●陷阱
让自己越变越好常常是一个很可怕的陷阱。
因为你永远不会够好,永远不会到最好的顶点,所以你永远觉得不自在、痛苦,且陷于不得解脱之中。所以你来探索内在,是来发现你是可以不够好的!
●放下
例如,有人问以前婆婆对她很苛刻,现在如何用赛斯哲学体系,来帮助她原谅她的婆婆。
我说:“我无法用赛斯哲学体系来帮助你,但可以告诉你,你不需要原谅你婆婆。”
因此你可以不原谅你婆婆,这个是可以的;你可以不用逼自己为了原谅婆婆而原谅婆婆,如果是这样子,你其实永远原谅不了她,你的内外是分裂的。
当你觉得你是可以不原谅婆婆的,从那时候起,你就开始打从心底慢慢地原谅她了。
心灵的学习经常是需要颠倒过来看的,当你接受你是可以不原谅她的,你当下就解脱自在、内外就没有拉扯。
所以,当你遭逢挫败沮丧时,并不是一直要把自己赶快拉起来,想变得越来越好。而是要接纳自己:“我再怎么糟都没有关系,能多糟就多糟,能多失败就多失败,能多烂就多烂,我并没有非得变好的需要”。这样想你会开始有自在安心的感觉。

●接纳
当你心安了、自在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没有在头脑上想把自己变好的时候,却不知怎地不知不觉的越来越好。
所以,从你没有打算把自己变好之后,反而你却一天比一天好。当你想把自己变好,是在用自己的头脑、逻辑与理性,其实跟心灵是分裂的。
当你真的觉得你是可以不够好的、很烂的,让自己及父母亲失望的,你做到了真正的接纳,接纳了自己所有的部分,好与坏。
心灵探索真正的含意是,你后来才发现自己越来越糟、真的很失败,越来越看到自己不堪的黑暗面,而你所有的不堪、委屈、痛苦、失落、见不得人,通通都被接纳了。
●呈现
为什么我们在父母亲面前不能做自己?
孩子在父母亲面前,通常是报喜不报忧,一直想要呈现最好的那一面,想要功成名就做足面子给父母。
身为孩子的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多少孩子被父母拿出去当做面子,这也是父母从小灌输给我们的观念。
如果你表现好的、杰出的时候可以出现在父母面前,但在倒霉的、一事无成的时候却羞于或不敢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怎么会是爱呢?
于是我们越来越在父母亲面前无法呈现真实的自己。
多少孩子因为父母亲的面子,而这样苦了一辈子。当你可以接受你自己,面对你自己,在父母面前呈现你软弱的、脆弱的、不够好的、不够有用的自己,你才会得到心灵的救赎。
什么叫在父母面前做自己?
所谓的做自己是:你是否能够勇敢的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不只是讲事情、讲道理,没有真正感受的交流。
回到内心,我们是不是能够勇于承认,且面对我们内心各种的情绪与感受;当我能够承认自己的感受、当我能够接受自己是可以不够好的、当我能够接受自己是令人失望的,是可以把事情搞砸的、当我承认自己我的确没有达到父母亲的期待,承认我的确让他们伤心了,如此一来,我就不会陷入很深的自责、愤怒、痛苦与投射出去跟父母亲之间的爱恨交织。
●情感流动
当然驱使我们努力不让父母亲担心是对的,可是当我们越不想让父母亲担心,我们越可能把苦痛藏在心里面。
其实孩子不应承担拯救父母婚姻的责任,孩子也不是父母亲的救赎、以及让父母亲有面子的工具;孩子更不能为了达到父母亲的期待,而放弃自己的想法,无法成就自己的一生。
父母说的不见得都是对的,如果孩子听了就跟着受苦了,那就是愚孝,观念全存乎一心,然而父母也要开始让自己的心灵成长起来,调整自己的想法,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如此家庭才有真正的情感的流动,才会有真正的爱的交流。
摘自 | 亲子:在父母面前做自己讲座
主讲 | 许添盛医师
编辑 | 麦田心灵
(本文转发自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