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学管理!《萨利机长》:领导者是否一流,取决於「心理素质」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改编自真实事件「全美航空 1549 号班机事故」。2009 年 1 月 15 日一架全美航空班机,原计画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启程,没想到起飞後没多久遭雁鸟卷入涡轮,导致双引擎熄火,飞机瞬间失去飞行动力。
机长萨利与副驾驶在惊心动魄的 208 秒间,确认无法航返原机场或邻近机场,做出让飞机紧急在哈德逊河河面降落的惊险决定。最终机上乘客 155 人全数生还,此事件也被媒体称为「哈德逊奇迹」。萨利所到之处,全美民众都拥赞他是心目中的英雄。
然而同时,萨利仍须接受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调查:针对他迫降哈德逊河面的决策,是否有危机处理失当的可能性进行究责。NTSB 主观假设机长有更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航返原机场或迫降邻近机场,拯救全机旅客,同时保全造价高昂的飞机。

成功救了 155 人的性命,却被停职调查
为此,NTSB 召开听证会进行飞行航空模拟,在过程中依照教科书的紧急应对手册操作,理论上可以安全航返机场,但却忽略危机处理时需要的人为反应时间。当飞行航空模拟加上 30 秒的人为反应时间後,剧情大逆转,飞机最终皆以坠降收场,无论试了一次丶两次结果都一样。
结果证实了萨利与其飞行团队以强大的心理素质与优越的经验判断能力,当下做出在哈德逊河的水面降落决策是正确的,成功化解危难。
停职接受调查期间,萨利午夜不断在梦境里一再检视那失事前的 208 秒,不断往内心探索。受人爱戴的英雄是他,遭受调查失职者也是他,面对各方压力与揣测,他始终内心交战,自我质疑。在电影中,萨利面临坠机前的巨大恐惧丶深夜里创伤不断回放的恐惧丶家庭生计断炊的恐惧丶媒体渲染质疑的恐惧丶听证会质询的恐惧。
这一串精神历程的演绎,动魄丶鲜明而真实。我们都想知道:他怎麽度过这一切?
职场中危机四伏,如何不让恐惧和不安压垮自己?
身处在交织於人事物的职场中,各种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也许是上司丶也许是同事,也可能是部属,几乎无从闪避,我们只能日日在毁誉之间前进,小心翼翼。面临无法掌握的未知时,不安与恐惧也会伴随而现。
不过你可以先问自己:为何要恐惧?面对恐惧,除了领受之外,我们能做的:是「驯驭」。
心理素质愈强大,愈能有本钱,与恐惧直球对决。「视恐惧於无物」,它就将不会影响你对於事物应有的判断,一如萨利一样。
也许你正遭遇职场上某种挫折与恐惧,心理压力大到不行,不妨先自问:「我为何一定要接受这套剧本走?」。答案只有一个:所有的恐惧,都是害怕失去。你愈是害怕失去而虚应委实,所有事情的发展,将愈来愈事与愿违。更甚者,心理素质是一种恐怖平衡,比的是看你与对方对峙时,谁先撑不住。
想训练起强大的心理素质,「先学习与恐惧共处,再视恐惧於无物」是唯一解方。我知道这很难,但你必须有个开始。现在,让我们跟随着萨利的心路,看他如何与恐惧共处丶对峙并跨越。

1. 被巨大的恐惧垄罩,应该害怕地闭上眼,还是清醒地望着?
活在世上,我们必须接受所有客观事实的存在,恐惧如是。接受停职调查期间,萨利没有选择自我设限或坐困愁城。为了不让自己过度负面,萨利选择拉动其他状态来平衡。
当镁光灯需要全民英雄时,萨利一派谈笑风生;当家庭需要支持时,萨利一肩承担起安抚责任;当面对困境时,萨利选择与部属相互鼓励支持。回到一个人的独处时刻,他把恐惧留给自己消化,或在车水马龙美丽迷离的纽约都会夜跑,或与年轻时的自己对话。
恐惧是既定事实,但他并未用唯一一种负面情绪去面对所有状况,而是选择在不同场景,恰如其分适当表达情绪,撑起生活的厚度。 就像年轻时飞行教官告诉他的:「无论遇到任何情况 都要努力操纵飞机。」积极维持生活的常态,就算不能飞的出色,至少飞的平稳,总是面对恐惧的至上法则。
就眼睁睁地清醒望着,去面对,去看这一切在眼前流转。万般之中,将愈来愈明晰。切记,若无其事,清醒直面。就算恐惧不会消失,也别让它有机会威胁到你。
2. 恐惧与困境当下,怎麽与上司丶同事丶部属相处?
当面临恐惧时,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夹杂着对你发出的情绪,同一时间向你袭来,如何做好自身心身状态的平衡,给予正确的应对,绝对是首要把持的。
职场中,身边的人际关系都是干扰变因:上司丶同事丶部属丶其他非直接关系的职场关系人。在面对与上司的对峙,可以学习萨利面对听证会质询时状态不卑不亢,情绪稳定,就专业本位论事。沉着冷静丶条条叙述,直到达成沟通目的,去情绪化,这是你在职场中必须直面的挑战,完全没有回避的空间与机会,唯有用专注且低浓度的情绪去面对与解决。
当面临那些媒体或民众的盛赞美誉,萨利接收了,却没过度倚赖。 当人遭遇恐惧时,心理状态易於向感到温情奥援的那端倾斜,就像你在职场遇到困境,渴求比邻的同事提供心理支持,但再多的安慰,坦言之,都无济於困境。 获得支持有时不是坏事,但有时过度接受同事提出毫无根据的臆测,反而会干扰你的判断。所以那些听听就好,不听最好。
而当遇到困境在面对下属时,心态上你唯有一肩扛起,无从胆怯也无法逃避。此刻你的心理状态,将是团队士气鼓舞与否的重要依据。剧中一路陪着萨利的副机长,展现了高度稳定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在情绪上或行动上,始终追随与支持着萨利。
然而面对困境,萨利对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更是要宏观与高大,这就是做为一个团队主官的气度:绝对得要凌越团队所有人,就算是心有恐惧,装,也要装出来。若非於此,如果团队成员看到主官遇到困难却展现手足无措惊慌的样子,局面就玩不下去了,成员心理支持将顿失所依。这样的状态绝非虚张声势,而是持续挑战丶扩张丶壮大自身胆识的限界。
好好把持自身的心理素质,再有效地对职场运筹,就算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但是在主观意识上你能役於所有状况之上,将有效降低你的不安与恐惧。更重要的是:恐惧会无端放大自身不安的处境,其实有时他人根本没时间搭理你,没这麽多被害妄想。

3. 我要让自己在这痛苦的过程中获得什麽?
职场中,常常见到有些人一遭遇困难,便嚷着想要放弃,或觉得自己已撑够久了,着急於将自己的辛劳「变现」。想法没错,但想得太美。职业生涯就像挖矿一样,当还没挖到矿脉时,那些清土工作的辛苦,换不了几个钱,还会搞得自己灰头土脸,但而没有这些历程的累积,你绝对无法触及到最有价值的部分,而过程中一定是多有痛苦,必须经历。
职场胜负有时不是看当下,而是职业生涯中长期下来,最终脉络成什麽样的轨迹,而它的基调是砥砺。如果职场中的恐惧或痛苦是常态,想来,也就不足为奇,当该怎麽发生或是无论它想不想发生,你都仅是若无其事地去面对,都不会对你的情绪产生撞击。
剧中萨利面对问题的过程当中,他想的永远不是「下一步的结果会如何」,而是「如何把当下做好」,敦敦实实的。有胆怯,有恐惧,但没有其他情绪。此刻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当下与付诸行动。他知道:这些过程一定会发生。就像剧中萨利曾经忆起年轻时还是飞行学校的学生时,老师告诉他:「无论任何情况之下,一定要把飞机开好」。同时,萨利也说:「我不喜欢无法控制的感觉:我想找回原来的我」。这一切都是力求争取把持自我,最好的表述。
当面临职场困境时或某个棘手或无理的工作任务,我想告诉你的是:长期来看,以「延迟满足」为基础,当下「视恐惧於无物」,耐心而全力以赴,最後再习得「得失不由我」 。职场中发生的恐惧,多有时泰半是害怕失去。但这次,就当做先别管失去了,这次重点,我们放在可以想着怎麽「跨越」。当如果能学会跨越,结果都已不再重要,因为过程已让你充分成长。
所谓「跨越」的最大意义是:少输就是赢,得幸的话,我们下次全拿。职场中心态必须义无反顾,但行为上可别孤注一掷,过了这关,才会有下一次。这次如果失败了,对心理素质毫无减损,就继续前进,无论是在现在这个职场,或是下一个。让自己在痛苦之中不躁进,那就是淬炼,而淬炼必得成长。
那麽,究竟要让自己在这痛苦的挖矿过程中获得什麽?答案很简单,就是希望能触及到含金量超高的矿脉。当那个时刻到来,不会是轰轰烈烈,而是平静的水到渠成。
4. 这世上英雄到底存不存在?有没有奇迹?
最後当危机度过,萨利毫无自满,仅是谦虚地说:「这一切不只我的功劳,还包括我的副机长丶客舱的机组人员丶以及纽约市许多优秀的救援团队在能够成就这件事情。」萨利是大家的英雄。
这世上英雄到底存不存在?这问题乍听之下很通俗,但放到实际生活当中,却演绎出深刻寓意。对我而言,英雄是在每一次持续的危机面对过程,不断放大自己的胆识之中形塑而成的。 萨利从不是要以「为了成为他人的英雄」为目标而行事,而是当他遭遇各种问题,持续无惧面对,持续放大格局,形成别人口中的英雄。但他依旧是他。
也许我们都曾想像过:当职场中的成功来临时,可能会像彩券开奖一样,号码全中欢欣雀跃,生命就此有所转折,那是偶发的奇迹。然而当在职场中一路经历後,思绪益发清晰,你便会明白:职场中所谓的奇迹,是因为你发动了行为,付诸了行动过程中产生的共伴。我想告诉你:职场中有没有奇迹,有的。只要相信当下行动的自己,就会发生。奇迹来的无形又平淡,只待你日後过境千帆追悟,方能意会。
转载自《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