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若无睹」快要成为现代人的通病了!无感无痛,碰到任何的发生,转角就可以找到其他的替代品,让原来应该可以借以反思的发生化为乌有。这是幸还是不幸?
孩子小小已经学会动用心机来满足自己,幸好妈妈这一次没有一看就先下判断开咀责备孩子。当问个明白后,妈妈自己心里发麻,小小年纪的孩子,到底从哪里学会这些本领?
下课时间,妈妈有事在身一时走不开,就打电话托朋友代为到学校接领孩子回家。回家路上,孩子竟然大胆要求要Coffee Bean咖啡,可是身上没有带钱,就主动开口向妈妈的朋友借钱,而且豪爽得很,一买就是四杯。孩子跟朋友说,除了她自己,不可忘了哥哥妹妹,还有妈妈。

妈妈的朋友听了大赞孩子的孝顺,也爽快把钱给了孩子,只是照例打个电话向妈妈说明一声孩子的要求,并感动对妈妈说,这四杯咖啡就由她来请客,因为很难得看到孩子的成熟与用心。
妈妈心里原来也是窃窃自喜,什么时候孩子变得对家人哪么有心思?这跟向来妈妈眼中认识的孩子是比较自私有别,多数时间只会想到自己。听到孩子的改变当然开心,不过念到自己身上没钱,居然还敢开口借钱买不一定需要的咖啡,甚至大胆到一买就四杯,这孩子未免太不成体统了,跟自己为人的价值观有别。
回到家里,按捺着自己的情绪,假装不知事情向孩子问个究竟。孩子大概是看到妈妈今天问话的语气,心情颇好的,渐渐说出了为何一买就是四杯的原因?主要她会多买,是因为担心只买自己的一杯,回到家里被哥哥妹妹、妈妈向她要…….为了避免自己少喝,就干脆多买三杯。
妈妈听后不竟感叹,当下内心犹如被一记重拳打在脸上,原来孩子的自私已经演化成另一种更加放肆的行为,怎办?不过这一次的妈妈,因为刚好上了几堂生命课,开始明白生活的发生先要学习不要太早下判断,应要有耐心的多了解,所以也很庆幸自己今次做对了。
先不动声色的与孩子多沟通,孩子如实的分享,自己才知道原来孩子内在的真正动机。幸好自己这一次不像以往般的紧张武断,很快就破口先骂,孩子总是很委屈的也不动声色,当然自己也不可能听到孩子真正的声音,自己完全失去了帮助孩子的能力!
当妈妈的自我觉知开始发酵,警觉到原来自己过去的教育方式不但无效,更会把孩子的人格推进更深沉的泥沼。我听到妈妈的分享时,我当下赞叹这位妈妈的自觉能力,能够如此认真来看待自己的学习,开始有能力倾听生活中的发生,听出背后所隐藏的动机。
只要稍加沉得住气,多警觉自己,就可明白大人的习惯性反应,早已化为孩子身上,妈妈所不期待的行为;孩子与生俱来的聪明与精灵,更会把这行为包装成大人喜欢的方式。

看别人很容易,当越不留情批判对方时,其实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如此用力,搞不好是自己的内在正对外在的自己动怒,只是我们自己并不察觉。我们对外的反弹,刚好是对应自己内在的生命状态,更需要及时像这位妈妈静心自问,反观自己。
面对发生,我们很自然的会用我们内在的「已知」来诠释,也会根据自己的关心程度来回应所有的看见,却忘了倒回来跟自己对话,自己的种种感觉底下的情绪,又有哪些是真正可以帮助自己有更多的看见?否则说完了、骂完了、吐完了,自己在不自觉中也“中毒”了,依然故我过着自己惯有的方式。
论语里的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己身边每一天都有好多的发生,真正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是什么?别人的种种行为反应只是烟幕,真正可以让自己成长的,正如日本大将军宫本武藏所言:「记得无时无刻,留一只眼睛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