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琼琼几乎每一天都借运动之便,就顺便捡垃圾,尤其近期保护人类免於病毒的口罩,却往往被用过的人「过桥抽板」,随地乱丢。听琼琼分享收拾垃圾的旅程心情,内心除了赞叹,也为她的发心喝彩!
我感动的不只是她顺手收拾垃圾的行为,而是一段时间以后,她的精神所能滚动出来的一股善的力量,能够感召更多人自主投入关怀社会环境的行列,社会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琼琼发挥的是典型「愚公移山」的精神,也许周围的人会说:这样做真的就能够解决问题吗?
我看见的不只是行为,
而是行为背后「抛砖引玉」的动机,
还有动机深处一份欢喜心的坚持。
推荐阅读: 疫情为我们上了一堂课

琼琼其实也可以选择跟大部分的一样,晨运就好好的晨运,勿管「他人瓦上霜」。但是要她「视若无睹」,心里又非常的难受。这就如同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口罩的自述,如果把口罩被人用过后「过桥抽板」的感受吐露出来,口罩会怎么说呢?
琼琼心里的不忍,说得再多,不如运动时多拿一枝夹子,把地上许多失掉的公民意识捡起来,这也是自己对社区最直接的一种义务。一边做一边欣赏多一个少一个的亮丽,原来普世该做好的简单责任 – 不随地丢垃圾,已经变成人类随性的一部分了!
只是在方便自己,却忘了自己的随性与方便,会否连动出社区内我不管、他不管、大家都不管的坏风气?同样的,动机单纯,趁运动之便同时发挥举手之劳,先不在乎是否是「杯水车薪」,我的义务、我的责任、我的快乐!
我们围在一起,从琼琼的“弯腰”到“登门造福”,大家感受到的不是学理,而是在思践的过程中,给自己的心思注入一份感觉,“登门”是动词,先不求任何的回报先做了,自然会有“造福”的收获。
「登门造福」是晨间自我对话的短音频,制作的目的很单纯,是希望每一个人的早上,能够因为一句轻松的自我对话,开启了觉性的一天。从原先的概念开始,同样需要有一个人主动举起双手说:我来吧!才会促成一集又一集的作品,也才会有今天朗读人共聚分享内心的感想。
人的一生,可以扮演以及参与的义务太多了,但无论是带动者还是参与者,做起来时是否「欢喜做甘愿受」呢?
生命的每一天看似相同的日子,
其实哪有一天是完全一样的?
短短三分钟的音频,在把录好的作品交出去之前,先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仔细聆听,原来不同的心情,纵使是同样的一篇文字,朗读起来的感觉是不同的。真是印证了相同当中的不一样,只是自己的警觉无法让自己有所体悟。
我的老师游伯龙教授的名言:「警觉是智慧的开端」。真正有益於人身心的微妙变化,其实早已蕴藏在细节里,不多用心品读、品听,还真不容易发觉。
生活本来就充满各种无限的可能,怎么会一成不变呢?

傍晚到小妹家探访正在调养的老妈,把一小口一小口的粥送进老妈的嘴里,一面喂一面小心翼翼的,避免弄脏衣服,自己心里面百般期望老妈赶快康复起来,到时候她一定会拒绝我们做子女的喂食。
生命普世的尊严在於「动」,能够欢喜做甘愿受的自如活动,能够不断透过外在的活动来触动自己内在的真价值,我对自己又有多少的真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