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真正的职责
「你是个好主管吗?」
无论你觉得自己够不够好,都必须正视一项重要的讯息:你的管理行为,对部属将会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项对美国上班族的调查结果则指出,工作者会选择离职,通常并不是为了离开公司,而是为了摆脱坏主管。
在职场上,主管有权开除不合乎标准的员工。然而,当部属面临不适任的主管时,却无法炒老板鱿鱼,只能默默承受,直到耐性耗尽的那天黯然离开。就组织而言,好员工是很有可能为了「开除坏主管」,连带「开除了你这家好公司」。
而一个好主管,究竟该做到哪些事呢?
许多人都以为,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将公司高层的指示往下层传丶使唤部属帮他做事。不过,英特尔(Intel)前总裁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却在《葛洛夫给你的一对一指导》书中指出,这是错误的观念,主管真正的职责是「为部属的工作增加价值」,也就是,主管必须想办法改善部属的工作习惯丶方法,甚至调整部属的工作内容,做更有效率的生产,提升团队产出的质与量。
带人没有那么难!带人的技术,让主管从做事到管事,从管人到领导人!
掌握9诀窍,让部属乐於效命
一个主管若无法使部属愿意为他效命丶建立有生产力的关系,就不能被称做好主管。要达到这样的成果,主管必须确实做到以下9件事:
1.认知自己是主管:
刚升任主管时,新手主管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已经转换,过去只要负担个人绩效,现在要带领团队,让团队发挥综效。此外,升上主管也代表你开始当夹心饼乾,要同时面对从上丶下而来的压力。
2.了解部属并发掘优点:
提及「主管」,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往往是主管开骂的景象。其实,一个称职的主管除了注意部属缺点,更需要了解部属的优点,才能适才适所丶将对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以发挥更大的生产效能。
3.倾听部属心声:
经常打断部属说话的主管,也无法赢得部属的信任与尊重。唯有放下成见,愿意闭上嘴巴丶聆听部属心声,主管才能对员工产生影响力,创造更大的绩效。
4.保护部属:
除了将工作任务交付给部属,在部属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上任何阻碍,主管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跳出来排解,或者适时争取部属应得的权益。
5.赞美部属:
员工最大的成就感来源,就是主管的「赞美」。在部属照着原先设定的目标努力,并达到所谓的「好的结果」时,主管就要立刻给予回馈,使部属了解自己做对了,往後也能拥有更好的动能,继续努力做出对的事。
6.斥责部属:
评估部属努力的成果时,如果发现他并未达到设定目标时所说的「好的结果」,主管也要立刻给予另一种回馈:「斥责」。斥责是针对事件丶不牵涉人格的指正,它必须在部属犯错的当下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再犯。如果主管不立刻斥责,只会姑息不良的工作方法,让错误一再发生。
7.授权与赋权部属:
在职场上,能力出众的工作者容易先被拔擢,但是当上主管後,由於部属能力往往低於主管自己,许多主管因而不敢放手让部属做。其实,主管的任务在於提升团队的总产出,因此,主管更需要授权,才能拓展新业务丶协助部属成长,让团队产出继续增值。
8.与部属分享资讯:
在传统的观念里,组织营运的成本丶获利丶销售额等资讯,都被视为最高机密,结果导致搞不懂公司想做什麽的员工,无心於工作。其实,将营运面的重要资讯分享给员工,使他们了解公司的使命,反而能激发更多的责任感,对工作负责。
9.清楚设定目标:
管理大师肯·布兰查(Ken Blanchard)在《一分钟经理》提到,主管还必须确定:部属清楚什麽是「好的结果」,以利事後对工作绩效的查核。此外,设定目标也能预防双方对「该做的事」认知不一致,创造有效率的生产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