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陈登福老师
正向人成长中心 组织愿景长
人生是身心灵的整合体,缺一不可。因此,“养生、养心、养志”是一辈子的修炼,我们需要开拓进而应用的三种能力就在其中:硬实力、软实力、缓实力。
硬实力,各种生活中跟上时代所需要的知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的梯级早已备好,等待想要一探浩瀚知识库的有心人,一起由小学到老。进到大学可以进修学历(Qualification),更重要的是要保持终身的学习力,学习如何有效的学习(Learning to Learn)。
事业与工作是我们人生自我修炼最好的平台
软实力,待人处事,不只是靠硬绷绷的知识,更需要知书达理,懂得做人比知道更多还重要。
品德与品格是不可轻易妥协的源头活水,再好的硬实力,还需要“软体”中,人生价值观的取向,生命终极的在乎,一步一脚印的思践力,相信人的成长,团队大于个体。
缓实力,则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在“对的天时、对的人缘、对的地利”适时用出来。自己与自己和合,每一天的反思与反刍,点点滴滴都是内在实力的刍存与应用。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进退自如,情绪高低强弱的转化能力,都会是智慧酝酿与开拓的轴心。
生命苦短,而人生是一场场无法重来的盛会,事业与工作则是我们人生自我修炼最好的平台。
2024家庭动力面对的处境
家庭是人生每一天的开始,亦是每一天的结束,无家可“归”的感觉是难于言喻的苦呀!面对社会日益快速竞化的当儿,停不下来变成是好多家庭的缩影,即使挤出时间围在一起,仔细一瞧,还是被手上的手机“缠身”,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是“谈情说爱”的所在,真情所致,金石为开,家庭是所有成功贤士必要的基础。
两代之间,再加上隔代的差异,现代家庭几乎是在面对思想鸿沟日益扩大的困扰。不沟通好过多沟通,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导致好多家庭“形式多过内涵”。
远的不说,在早晚餐的饭桌上、在客厅里、在家聚里,甚至在家族的白事与红事的聚会里,大家只是形式在一起,但实质上“打开天窗说心话”有多少?
“爱”开始面对科技带来的障“碍”,大量使用App作为沟通管道,词不达意,远离了一家人在一起的真意。
上一代的忙碌与辛苦,不想下一代重复自己走过的路,再辛苦都要想办法给孩子一条捷径,期望孩子少冤枉一二十年的努力。
下一代在上一代的加持下,原来可以趁势而起,只是努力的动机模糊,无法吃苦,稍微碰到困难,很容易选择躺平,甚至放弃。
人生努力一辈子为谁辛苦为谁忙?
家庭失去了动力,孩子无法看见生命的真谛,在丰衣足食的际遇中,继续茫然、迷糊、患得患失……过日子!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吗?
2024家庭动力的跨越-回归珍爱的“心”起点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亦会是人生的终点,不把家庭当一回事,不管终老多风光多得意,都一样会面对家庭带来的失落,更痛苦的是,这些都无法用任何财富来妥善处理。
君不见好多人老来时,才开始面对人生本质面的“苦难”,发现到大家靠过来,都因为身边还有些“钱”,始终感受不到真心!
“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早已不是问题”,让人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关键在于“时间用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家和万事兴,家对您而言是加分还是枷锁?
不妨想想,身为一家之主,自己这些日子来,有没有本末倒置,把家庭的珍爱一直延迟到“有一天”…….,我有空时、我赚到多一些钱时、等我拼过这一关时、等我走得开、等到……,突然有一天发现,家人不再需要您了!
孩子从小开始的点点滴滴,种在心里面的爱,这颗种籽,对家庭溢满的观感,才是决定家人成仁或是成庸。这些都不是在长大后,用一连串的道理可以说得通的。
陪伴,有效的陪陪伴,一起共学共成的陪伴过程,才是最有效的“亲师生”关系。
关心现在的老人,如同在乎未来的自己,我们的起点需要家庭,我们的终点更需要家庭,壮年期投入多少的真心,到了晚年收割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能是遗憾加上感慨!
亲师生的共学,涵盖幼儿、小学生、中学生、父母、为师、银发、临终,透过共学的有效陪伴,我们自己也在过程中一起成长,聆听生命带给我们的好消息。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结合“荒野、大自然与农耕”的生态环境,推展一系列的成长课题。
随着环境的开放,想学什么都方便得很,只要愿意腾出意愿与时间,找到适当的共学团队,在“回归珍爱的“心”起点”的循环中,一切将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