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崔勤凯
企划组组长
新冠疫情的爆发,催生了许多企业和公司实行弹性上班、居家上班的工作模式。虽然如今逐渐恢复常态,但是两年过去,似乎也给打工族的朝九晚五生活带来了一些变化,比如说,欧美国家最近刮起了【工作四天制】的风潮,像在英国就刚刚展开了历史性的大规模6个月的实验,允许70多家英国企业,3千多人在不扣薪水的情况下,享受工作4天休息3天的工作制度。
身在亚洲国家的打工族,是不是也很羡慕呢?
但是说实在的,这样的工作模式,究竟终究只是理想?还是真的有望变成后疫情时代的工作潮流呢?
4天工作制度是什么概念?
4天工作制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英国之前,最早落实4天工作试验并且大获成功的国家是冰岛。
冰岛过去 2015年到2019 年的实测结果,2500名参与者在上班时间缩短,但是薪酬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根据参与试验的工人报告指出,他们感到压力减少,出现职业倦怠的风险变低,工作效率也相对增加,甚至因为上下班通勤变少,还有帮助减少碳排放量。
试验结束后,有高达86%的冰岛工人也重新签订了永久性缩短工作时间的劳动合同。他们认为4天制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改善,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所有行业都适合4天工作制?
这场试验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也引发多个欧美国家一头热地跟随,例如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等,然而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这项体制,至今还引起一番争论。
像是瑞典的医学部门、美国农村学校,甚至是依赖兼职时薪或轮班的工人,都反对采用4天工作制。对业者而言,工作时间减少,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来请员工弥补空缺,而受聘轮班的员工,也基于福利上和全职员工出现不平等而强烈反对。
对于学校来说,虽然可以节省学生的交通费,或者代课老师的费用,但是数据却证明学生的课业表现并不理想。
另外,也有一些公司领导人抱着错误观念看待4天制,认为用4天时间来完成5天的工作,是个压缩性的制度。他们认为,这样的模式会增加营运成本,因为除了要负担第5天的有薪假期,还要为员工4天工作日的加班费买单,是双重负担。

4天工作制,适合亚洲国家吗?
尽管做4天的工拿5天的薪水,还可以提早下班的工作模式,是所有打工族都梦寐以求的,但是,对于习惯过劳的亚洲国家来说,会不会落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下场?
国外最近一项调查,全球过劳城市当中,前4名都是亚洲国家,我国马来西亚也是榜上有名排行第3,仅次于香港。
作为过劳死文化严重的日本,当地的微软公司,早在2019年率先导入了4天制工作计划,而数据证明员工效率提升了40%,公司成本降低、业绩也增长了14%。推翻了过去的传统工作模式,给其他亚洲带来了工作模式改革的新曙光。
日本多家知名企业,在2022年开始导入周休3日弹性制度,包括Hitachi、Panasonic和UNIQLO等,相信会有更多企业跟进效仿。
但是无论如何,4天工作制不是说能执行就能执行,需要考量各个生产力、大环境等因素,尤其是钱这方面。

一周上4天班 ,大马人准备好了吗?
根据我国的UCSI民调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约65%的马来西亚受访者倾向于每周4天工作制,整体而言,倾向于一般每周5天至6天的工作制只有35%。
对于打工族而言,在不扣薪水的情况下,享受工作4天休息3天的工作制度,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回到现实层面,如果马来西亚落实4天制,对企业、对国家而言,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是真的可以如冰岛那样提升工作效率,还是增加企业的负担?
休息3天终究是为了什么?
如果真的是落实周休3天,您会如何用每个星期的3天休假呢?
原本提升效率,增加多一天休息的目的是善意的。努力发挥创意,用更少的投入,创造更大的产出,目的是希望我们可以更轻松,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以往因为低生产力、低收入,无法兼顾的美好事情。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天伦之乐、陪伴父母,可以参与社区群我关怀的公益活动,协助弱势团体,也可以趁机学习与修行,提整自己内在的心灵层次。
事实上,纵观周围社会的演化,比起过去的几十年,马来西亚的生产力,也已经提高了多少倍,但世间的美好却是事与愿违。这表示,有了更多的时间,并不是让有形物质与无形精神得到平衡,而是进一步造成更严重的失衡,大家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吃喝玩乐”的消费项目上。
如何才是真正工作与生活平衡?
除非他好、您好,我才能真好;我们比我更重要,把多出的时间真正用在社会关怀、陪伴家人和自我进修增值,才是落实上4天班,休3天制度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