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出游背后的补偿心理:四个原因让人容易发生情绪受害感

「报复性」行为那一刻,会带来一种身心舒畅感丶扬眉吐气的爽快,不论你知不知道这行为是否适切,有时甚至是你越知道这有伤害性,你越要去做的失控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属于自我防御机转,他其实在补偿我们的「情绪受害感」。

报复性出游背后的补偿心理:四个原因让人容易发生情绪受害感

作者:吴姵莹Chloe Wu 谘商心理师

因为疫情延烧而让许多人从二月到现在都不敢安心出门,在多天零本土案例後,前阵子台湾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热闹的模样,6/7也大规模解封。看着报纸斗大标题「报复性玩乐 国旅爆抢订潮」,大概许多人都期待着好好享受解禁後的自由。

「报复性」行为那一刻,会带来一种身心舒畅感丶扬眉吐气的爽快,不论你知不知道这行为是否适切,有时甚至是你越知道这有伤害性,你越要去做的失控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属於自我防御机转,他其实在补偿我们的「情绪受害感」。说穿了,补偿心理下的报复性行为,就是对生活现状不满的犒赏,也是让人继续有动力好好活下去,而非槁木死灰的状态。

报复性出游背后的补偿心理:四个原因让人容易发生情绪受害感
图:网络

那么,究竟我们在生活里发生什么事,而容易发生情绪受害感呢?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觉得不开心丶不舒服,或者让你感觉委屈丶压抑,或者心理上觉得被压榨或疲惫时。

1.当你过得不是你想要的人生:例如你像是为了母亲而读某个科系丶做某个工作,觉得自己灵魂与活力枯竭,因为在违反自我意识与个人意愿的情形下,身心地消耗就格外大,若一个人经常愤世嫉俗丶做事情总是不耐烦或者怨天尤人,也意谓着他心中有强烈的被害感丶被迫感,生活由不得他选择的心境下,除了会「报复性」行为,也会有很多冲动性消费等问题。

2.当你的步伐与往常不同:例如你最近面临大考,有时间性的丶密集的丶大量的丶高强度压力的,与你日常节奏不同,你就需要调整步伐面对变动,当压力状态解除时,你也会需要透过「报复性」行为来拿回生活的控制感。

3.当你觉得付出很多时:例如你为了一个专案,花了大把的时间丶精力在其中,这一个月闲置下来时,脑海也不断为此事打转,你就会觉得你付出很多,而想要犒赏自己。但有时候可能又是,你在做一件你不擅长的事情,它耗费掉比平时更多的脑力时,你虽然觉得进展缓慢,但又觉得需要补偿心理的疲惫感。例如:写论文。

4.当你觉得外在环境不如你意时:例如你渴望得到的工作不录取你丶你要多拿生活费却被拒绝,这种想要要不到的挫败心情,有时背後会有一种,我这麽努力怎麽可以没有的愤怒感,但当你愤怒感无法在职场或家庭合理的表达且对方成熟的回应下,你就会有强烈的情绪被害感,而出现报复性行为。

好啦,说到这里,其实报复性玩乐丶熬夜丶购物丶大餐偶一为之,让生活在自己允许的失控中找回控制感,也没有什麽太大的问题,只要你愿意在行为中依旧觉察自己的感受,好好自我对话,找到你觉得舒服,他人也觉得不错的方式,也许你就不用总是陷入报复性行为,又总是容易自责与愧疚的恶性循环中了。

报复性出游背后的补偿心理:四个原因让人容易发生情绪受害感
图:网络

正向人的三大根基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Our Cookies Policy Notice

Welcome to our websit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