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隐藏负面情绪,是剥夺了他面对生命逆境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产生情绪,每一次与孩子的情绪同在,父母就是在示范接纳情绪。慢慢的,孩子学习到情绪是很自然的丶被接纳的,有人会陪他面对处理情绪。

要孩子隐藏负面情绪,是剥夺了他面对生命逆境的能力

情绪在告诉你什么?

如果把难受的情绪都藏起来,表面上装出开心丶正向的感觉,那么我们就失去了面对生活最重要的能力:处理困难的情绪。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接纳各种情绪的方式,就是不否认丶不责备,学习与孩子的情绪同在。

我曾经在一个课程中做过这样的小活动:拿出十张小卡,写下十项生命中你想要的东西,像是健康的身体丶有热忱的工作丶美好的婚姻丶养育小孩丶孩子身体健康丶有自己的家……等等。如果你愿意,也请你拿出十张小卡写下十样想要的东西,写完後把卡片翻到背面,随机抽走五张,然後翻开看剩下的那五项。

想像一下,你人生中想要的十样东西,只有五项会如你所愿,另外五项可能会因为各种意外而失去:你可能会被裁员失去工作丶得到重大疾病失去健康丶伴侣死亡丶离婚丶得到心理疾病丶孩子有特殊需求丶因为发生大地震而失去房子⋯⋯等等。

生命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会充满变化,因为人生不会只照着你所计划的样貌展开。

这些骤变往往带给人许多冲击与情绪──悲伤丶愤怒丶失落丶震惊丶受挫…等等。这些不如预期的经历与令人痛苦的情绪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帮助孩子准备好面对与处理这些情绪了吗?

隐藏负面情绪会失去什么?

在这个非常强调正向思考的社会里,我们把情绪分成「正面」和「负面」,只有正面情绪被接纳,我们强调要开心快乐丶凡事往好的方向想,负面情绪则不被接受,只好藏匿起来。在教养上,当孩子拥有负面情绪时,许多父母会讥笑丶羞辱丶或是责备孩子,像是:「不准再哭了,这有什么好难过的。」「有什么好害怕的,你这个胆小鬼!」「你怎么可以对长辈生气,真没礼貌!」

当然,如果人生都只照着我们想要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只需要感到快乐就好。但是,生命充满不确定与意外──那些你无法预料的事情丶你以为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有可能瞬间让你的世界瓦解。在谘商室中,我看到我的个案经历童年虐待丶亲人或伴侣死亡丶亲人被谋杀丶性侵害丶受到暴力攻击丶困在充满虐待的婚姻中丶离婚……没有人计划要发生这些事情,但是生命无法预测。

如果我们把难受的情绪都推到墙後,表面上装出一切都很开心丶很正向,那么我们就失去了面对以及处理这些困难情绪的能力。做为父母,如果我们只愿意接纳孩子的正面情绪,那么我们也失去了让孩子学习处理各种情绪的机会──这个面对生活最重要的能力。

情绪是讯息,告诉你生命中什么重要

把情绪分成正面和负面,这样死板的二分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许多人就会落入「好情绪」与「坏情绪」的迷思──好情绪才能表现出来,所有坏情绪都应该要压抑。於是,当悲伤难过时,许多人会告诉自己不该这样感觉丶不应该去想难过的事情。

但是不去想丶不去难过,并不会让这些痛苦的情绪离开。相反的,当我们刻意压抑与忽略感受,这些情绪只会越积越多,直到有一天,累积许久的内在痛苦倾塌下来。

当我们对痛苦的情绪越陌生,就会越害怕这些情绪。对於许多人,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不敢去爱,因为害怕未知与焦虑所以不敢做改变。受挫丶失望丶愤怒丶心碎丶焦虑,这些令人难受的情绪都是「活着」的一部分,就像心理学家苏珊·大卫(Susan David)所说,不用感受这些痛苦的情绪是「死掉的人才有的目标」,因为只有死掉的人才永远不会受挫丶不会失败丶不会痛苦丶不会心碎。

我们必须重新看待情绪,不用再把情绪分成好坏,每一种情绪都是正常的,是人面对发生事情的反应。情绪提供给我们讯息,让我们注意到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丶需要被改变的事情。如果你看到有人被不公平对待感到生气,表示你在乎公平正义;如果你在关系中感觉不被重视,不快乐的情绪在告诉你需要做改变,需要与伴侣沟通,或是需要离开。

许多人对情绪有个迷思,认为不要去想痛苦的事情就不会痛苦。但刚好相反,面对这些痛苦情绪的方式,就是要让自己去感受,去接纳这些痛苦。而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接纳各种情绪的方式,就是学习与孩子的情绪同在。

练习与孩子的情绪同在

与孩子的情绪「同在」指的是「一起经历」──接纳孩子拥有的感觉,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感受,并且让孩子知道:「我知道你现在有这些情绪,我在这里和你一起。」也就是说,当孩子悲伤难过时,你只要陪伴着那份悲伤就好,不要告诉孩子「不要再难过了」或「这件事情没什么好难过的啊」。你愿意让孩子难过,然後和这份悲伤共处。

和悲伤时的孩子一起丶和生气时的孩子一起丶和受挫时的孩子一起丶和失望心碎时的孩子一起──当父母能和孩子的情绪同在,传递出的讯息就是:你所拥有的各种感觉都是正常的,而且有我在,我在这里陪你。

当我们能和孩子的情绪同在,孩子就能多花一点时间和情绪相处,然後学习到:这是什么情绪?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情绪?孩子可以理解到拥有各种情绪是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不管有什么情绪,他都不是孤单一个人。

当孩子每次都可以花一点时间与令人难受的情绪相处,他就可以了解──这些情绪虽然痛苦,但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与压迫,我知道怎么跟这些情绪相处,我不需要把这些情绪推开,也不需要逃避。

日常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产生情绪,每一次与孩子的情绪同在,父母就是在示范接纳情绪。慢慢的,孩子学习到情绪是很自然的丶被接纳的,有人会陪他面对处理情绪,然後,孩子就能开始自己调节情绪,这是一个人在面对人生变化与挫折最重要的能力。

从今天开始,允许自己拥有各种情绪

就像环境需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内在世界也需要情绪多样性──不管是让你快乐或是让你痛苦的情绪,都是正常的,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要能够与孩子的情绪共处,父母要先能够与自己的各种情绪同在。也就是说,当你感到气愤丶挫折丶悲伤⋯⋯时,能够不去评价自己「我不应该这样感觉」,而是去接纳以及与这份情绪相处,去好好聆听,这个情绪在告诉你什么?

人生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会充满变化,如果我们害怕去感受痛苦的情绪,那么就可能会错过生命中许多美丽的时刻──愿意让自己去承担心碎的风险,才有可能去爱人;愿意让自己失败失望,才有可能去挑战新东西去尝试;愿意让自己脆弱,我们才能敞开心去与其他人连结。

教孩子去感受各种情绪,他才能尽情地活着,去感受到生命中出现的感动与痛苦。我们需要让情绪出现,才能去倾听情绪在告诉你什么讯息。请允许自己拥有各种情绪,也陪伴孩子拥有各种情绪。

转载自《亲子天下》

正向人的三大根基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Our Cookies Policy Notice

Welcome to our websit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