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陈登福老师
正向生命教育中心总企划
今早手机传来:“终于可以真正一个人静静几天了。但这样的情况,真的不知道是可喜吗?”“现在躲回来老家自我隔离,因为昨晚接到朋友电话说,他的同事接触到确诊者,我昨天有和朋友接触。虽然他们昨天全部去检测都呈阴性,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自我隔离。”“等他们下个星期再做一次检测后再进一步看怎么咯。”
说到独处,人真的有独处过吗?面对疫情的防不胜防,自我隔离是必要的。在自我隔离时,的确是难得的独处,但在个人的脑袋里面,总还是有好多不同的戏码或剧场在不断上演。结果让自己独处的思绪不得安好,拿起手机、打开电脑,开始隔空 “群聚”起来!
孤独原本就是人来到世上的本质,单独的来,有一天走的时候也得单独走,只是多少人真明白,人是无法孤单处理自己的孤独?在自我隔离的一两个星期中,视觉上自己是最孤单,但好多时候也不一定是独自一人。
孤独是生命的本质,孤单则是因为内心深度的寂寞感,让自己跟周围的群人拉开了距离。孤独与寂寞是不一样,孤独宛如一艘航行在海上,会碰见的各种同伴的船只。当年梭罗出版《湖滨散记》写道-为了超越孤独,生命怡然自得却不孤单。

人的一生,本来就在孤独、孤单与寂寞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怡然自得的自我评价感。为担心寂寞,每天都设法让自己在不同的群组中穿梭,却鲜少有机会停下来自问内在的自己,我人生孤独存在的价值为何?
好多人表面上活得热闹有余,殊不知当孤单寂寞真来到时,自己刹那不知所措,唯有赶快想办法逃离,打开手机又回到“热闹”中了。寂寞到访,是自己内在想要长大的好时机,自己却错失了一次又一次跟寂寞学习独处的良机!
人生=立志X活在当下X享受过程X行!到底是谁在掌控着人的内在呢?这一道严肃的问题,若无法对自己找到适当的厘清,永远只是一道道的知识,始终无法让自己的所知形成自己人生的自性。知后行、行而知,知行合一是相辅相乘的体悟之道!
人生当下的生命状态,带有多少过去的热闹、伤感、快乐、胡闹、落单……也有好多对未来的担忧、假相、恐惧、期待、未知……所交织而成的寂寞感,这份“清单”所带给人们的折腾程度,往往跟快乐不相上下。
人在享受与处理自己的寂寞时,不一定是要一个人,但要找到适当的对象一起去面对寂寞的旅程,使到自己越来越有活在当下的能力。

人的成长永远在团体当中,但怎么样的团体才会使到自己,有能力去认识真正掌控自己内在的那一个人呢?否则在团体当中只有热闹的氛围,只是让自己暂时忘却甚至逃避,并没有及早把自己面对生命的实力开拓出来,人如何能够拥有活在当下、享受过程的正确价值观?
原来人生只能尽量不回首过眼云烟,只因对于过去早已多了一分释怀了然,也明白未来的立志是自己人生终极向往的方向,我得专注把心神放在眼前发生的事物,而眼前的事物,才是我自己生活可以加以设计及好好把握的。
好多人生不小心流放在自己的过去中,对于现在的每一个当下,都被过去牵绊,维持的都是原来的生活态度。每一个迎面而来的日子,无心无感,无法融成自性的当下,只能如行尸走肉或是流于形式般的应付日子。
没有面对、哪来处理、不可能全然接纳、自然无法好好的放下。生命的孤独中所酝酿的寂寞感,原来是一次次心灵成长的滋养,我确实看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