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内在认知循环的效应

若是一家组织的文化只能允许成与败的成果, 完全看不到过程失与败的真正价值, 长期经营下去的人生与事业, 会是领导人跟年轻同仁共同交集想要的成长吗?
Picture of 撰文 /  陈登福老师

撰文 / 陈登福老师

正向生命教育中心总企划

跟比我超过三十岁差距的年轻同仁讨论事情,宛如世代交融的感觉!我既可以从他们身上听到时下年轻人的想法,也可以听到他们是如何看待未来时代的发展。他们不全然只是想要从世界既定的文明中有所取,他们更关心的是在未来的变化中,自己可以如何更有效的参与?

晚上静思,我自己倒觉得,作为一个领导人的态度更重要。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鲜人,面对职场的“老人家”,两造之间存在的是既有的代沟,他们难免会诸多测水温,尽可少说为妙,担心多说多错,少说自然会少错,不说就更不会有错!

世代既有的代沟是无法避免的,领导人要先明白自己角色的重要性,对年轻人的肯定一定要正向,耐心的多听多问多肯定,尔后再汇整成大家在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急着要做什么事情,而是多引导大家来思考做与不做,跟他们自己、跟群人、跟世界有什么关系?

一般上,Know-what是他们的擅长,Know-why稍微减弱,但往往Know-why的短浅更需要大家的集思广益,如何让大家在这一点上越谈越热,酝酿成共识的行动方案时,赋权放手就更能如鱼得水。

领导者内在认知循环的效应
图片来源:网络

领导人位居高位,自然对组织实况的资讯掌握最多,在财务资源的投入也是最多,所承担的责任感更不在话下。知道越多肩膀承担的也多,日益积累的压力,如果无法让领导者释怀于自己经营事业的Know-why时,自己是无法有效转化压力成为真正的推动力,反而积累形成了心里面的负担、担忧、害怕、患得患失……….逐渐成为无法自控的情绪。

当情绪滚动成无法驾驭的感觉时,急躁是典型的反应行为。越是急躁,越不自觉想要对外掌控进而操纵,所有的沟通模式会转向成假性的以人为中心。实质上只是要大家来配合自己的想法赶快把任务做好,或许听话完成对短期会带来成效,也暂时安住了领导人内在急于求成的感觉,但这对团队开放的创意却是雪上加霜。

短期与长期是日日相辅相成的前因后果,短期所形成的团队习性与文化,将会是领导人长期经营路上的障碍。如果领导人的身边缺乏“明人”适时敢向他说亮话,加上领导人本身因为日理万机,缺乏自我修炼的时段,也没有定期给自己安排学习的项目,恐怕这会使领导者难於改变与成长。

不重视成长的领导人,不论是成或失都一样会让领导失分。有好成绩当然开心,但团队的成长有限,可想而知未来的好成绩能维持多久?如果成绩不理想,大家即刻就陷入惆怅与紧张中,急躁的领导人更是急上加急,反应出来的行为力道………!这时候,领导人的内在世界是处在良性循环抑或是恶性循环中?

领导者内在认知循环的效应
图片来源:网络

领导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与事业的关系?苦思无路重复在恶性的循环中,自己不自觉的被自己长期的“担忧”所形成的典型思维与思绪限制住了。除非能及时觉知,下决心认识自己,为何自己会如此轻易的随着外在的得与失起舞?自己情绪的高低是不是越倚赖外来成绩的得失?

身为领导人,我岂不是只能祈求得与成才会是我人生正向的指标?可是失与败却是通往得与成必然会有的重要元素,领导人该如何自如与自由的把失与败当为事业路上的催化剂,用来引导我们的团队一起发挥更大的参与感,激发更大的创意。

若是一家组织的文化只能允许成与败的成果,完全看不到过程失与败的真正价值,长期经营下去的人生与事业,会是领导人跟年轻同仁共同交集想要的成长吗?

正向人的三大根基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Our Cookies Policy Notice

Welcome to our websit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