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陈登福老师
正向生命教育中心总企划
在今年度首季管理绩效检讨会上,我再次的体认,一个人的思维与思绪,跟自主管理的关系太大了。再好的目标设定,纵使加上具体清楚的目标策略的共识,但在执行时,因为无法自律而全力以赴,最终还是会落得白忙一场!
检讨的意义不在于目标绩效成果的分数,更关键在于目标成果分数的变化,是否是越来越健康化?成果指标的分数(LAG Performance)与过程指标的分数(LEAD Performance),两者进度变化的关联性又有多大?
我们都是功利主义时代教出来的“产品”,自然对成果分数特别有感,却疏忽了过程比成果更重要,如何持续保有一贯的健康表现才是我们要关注的。一时亮眼的成绩会令人洋洋得意、令人得意忘形,生命无形的附加价值岂能只是以眼前的成果来断定?
眼前令人一亮的卓越绩效,仍然是我们在过程中作出了正确的投入,也用对了策略与方法所带来的收获。检讨的目的是为了激励自己对 【过程与成果】有新的看见与发现,也清楚看见【因目标】与【果目标】的关系是什么?自己确认的终极关怀之道在哪里?

我一直深信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只是在有限的资源下,该如何把宝贵的时间,合理的分配用在目标行动里,还要及时觉知与调整行动上的优先顺序,同时妥善关照好几项与目标相关的任务。
有时会碰上对成果有特别偏重的部属,那是他个体的当下需要,让自己在过程中因为卓越成果而衍生的胜利感。我们不妨先让这一类的部属,从过程中体会到自己过于偏执成果,长时间下来的失衡,自己终究得到还是失去更多?
绩效管理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不是新学理或新东西,但真正把绩效指标用得正确,成为同仁自主管理的校准法则并不多。绩效指标,该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里,有效运用以界定自己行动上的优先顺序?就如开车的经验,必定要放手给掌盘人,让他根据马路上行驶的最新状况,自主的微调前进。
三个月一次的季绩效检讨,在已成事实的成绩表中,如何让同人充分明白工作的意义,跟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关系。与其对同人进行管理,不如完全放手,想办法让对方对自己进行管理。要做到这一点,除非对方越来越明白工作跟自己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有何重大意义与价值。
正如被人誉为英国彼得杜拉克的著名学者查尔斯·韩第(Charles Handy)说得好:【我们热爱工作,不见得是实际的工作本身,而是随工作而来的一切。我们从工作中找到身份的认同,我们做什么,就变成什么人。工作凝聚社会、团结众人、形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找到每天早上起床的理由。】
韩第老师还进一步地认为,如果您做的是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钱多钱少其实没那么重要,因为享受工作的乐趣远比享受赚钱的乐趣重要多了;为金钱奋战迟早会残害您的灵魂!金钱往往与自我实现同床异梦,发挥【工作组合】有效设计的张力,才能在金钱、乐趣和自我实现之间取得平衡;而且还要趁早趁年轻。生命太宝贵了,不要轻易浪费在赚钱上!

总结季绩效评估时,我语重心长的再次叮咛。一是要学习把绩效指标跟自己每一天时间有效分配的优先顺序做规划。二是在绩效指标的变化中大胆求是,胆敢发挥自己的创意,不要害怕做错。三是要有主动求援及向外沟通,与其自己独个儿思考五个小时,不如花五分钟跟对的人沟通核对。
人才是组织最大的资产,当然也是有代价的负担,人才的“活力”是企业“获利”的根本。我时常听到企业领导者抱怨同人的工作态度,往往令到企业得不偿失。对我而言,态度是训练及要求出来的,才能逐渐形成正向的组织文化,好让同人在健康的环境中彼此互相激励与成长。
绩效检讨的目的不在成绩,是为了精进人员的贡献值。企业日复一日的转动,如果无法让人有所成长,对自己产生自我的要求,提升自主管理的卓越成效,即使再好的成果绩效,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过眼云烟是生命必然的现象,最珍贵的莫过于过程中,正确观念与价值的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