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为我们上了一堂课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类的生活变了调。 生活变得如此反常,人们正处於恐怖与慌乱之中。 事关生死,而且是遍及各地的感染与生死,就像是进行一场全球性的大战役,人人都在战场,人人都在最前线,人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疫情为我们上了一堂课

看不见敌人的战役

看不见的敌人,来无影丶去无踪;看得见的周遭每一个人,又像是敌人的附身,随时虎视眈眈,设法让我们惹祸上身。於是处处是敌人,又处处不是敌人;明明是亲友,又必须保持距离,视同陌生人。是敌是友丶是亲是疏,人人都满头雾水,人人都一脸惊慌。

如常的生活节奏,进退失据了;反常的心理疑惧,杯弓蛇影。「恐惧」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了警戒的高墙,「封城」与「锁国」变成自保的「超前布署」和切断病毒连结的最後手段,「活下去」成为现在人类的短期目标。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德国十九世纪伟大哲学家叔本华曾经提出的「生存的意志」理论。

他认为世界深处存在着「想要活下去」的根本「意志」,它存在於我们的感觉无法捕捉的地方,但是五官就容易感受出来。例如:「眼睛」是「想看」的意志被现象化後的结果;因为有「想闻」的意志而产生「鼻子」;因为有「想吃」的意志而有了嘴巴;因为有「想走」的意志而有了「脚」。

不仅人类如此,其他一切动植物也都是基於「想要」的意志,具象化地表现出各种组织功能。例如植物张开叶片,是要进行「光合作用」;蜘蛛结网,是为了捕捉猎物;猫的胡须是感应器,能让它在狭窄的地方也很安全。

叔本华指出,所有的生命都是有意志的,并且会具象化地形成各自的生命形态,这是为了「求生的盲目意志」。生物只是为了活而活,缺乏任何目的或目标。他说,动物这样也就算了,偏偏人类也是如此,那就麻烦了。

他更进一步地指出,只为求生而活的人生,一点意义也没有。这样的人生只为满足无限衍生的欲望,当世上的欲望彼此碰撞时,就会发生斗争与战争。

贪欲增加了痛苦

哲学原本就是一种涉及个人思想的学问。叔本华「生存的意志」理论是对是错,见仁见智,姑且不论。但他说:「所有的生物个体,都是欲望的意志表现。消除意志,便能从痛苦中解脱。」这论点倒是值得省思。

人的一生离不开痛苦,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不曾经历过痛苦。

这里所指的痛苦,包括各种负面不悦的情绪,如烦恼丶焦虑丶恐慌丶压抑丶愤怒丶悲伤等等,这些情绪都是欲望受挫的表现。

想消除这些痛苦,叔本华认为,首先应重视「同情」,目睹素不相识的人痛苦,立刻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就叫作「同情」,是一种认同他人求生意志的情感,是一种舍弃「利己主义」,转而采取「利他主义」的思想行为和态度,这样就可让人世间的痛苦获得稍许的缓解。

疫情当前,世界各国人人自危,处处表现惊慌失措,此时此刻人类更应该以「同情」之心互助与自救。

疫情为我们上了一堂课
图片来源:网络

轻忽让疫情蔓延

遗憾的是,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因为自大而轻忽,因为敌视而带偏见。所以疫情乍起时,不少国家冷漠以对,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不仅隔岸观火,还幸灾乐祸。当疫情迅速蔓延,公权力开始介入,对疫情严重灾区施行「封城禁足」的严厉措施,有西方国家又以妨害自由民主之名,指责别人不顾人道,而加以冷嘲热讽。等到疫情急转直上,疫火波及世界各地,西方国家又因文化认知与生活方式的不同,误判形势,轻估病毒,对防疫疏於警觉,而显得漫不经心。直到眼看事态严重,染疫人数一夕暴增,因感染病毒而死亡的人数日日攀升,才开始惊觉事态严重,心生恐慌。

人类自称是理性的动物,但面对束手无策的陌生病毒肆虐,也不免惊吓与恐慌,自鸣得意的所谓「理性」外衣,顿时被赤裸裸地打回原形,消失得无影无踪。

确实,恐惧会让人失去理智。平时夸夸而谈「民主自由与人道尊严」之士,在严峻疫情的压力下,也不得不跟着陆续祭出封城丶禁足丶停航,甚至锁国的命令。

平时对疫情漫不经心的民众,在生死关头,也都乱了分寸,开始疯狂抢购口罩丶酒精与囤积食品丶卫生纸等物资,造成社会更加动荡与不安。

医疗资源与医护人力的匮乏,疫情严重灾区的医疗体系几乎面临崩溃。原本就已存在的种族歧视,在政治人物的有心操作下,成为防疫不力丶推委卸责的替罪羔羊,深化了族群之间更多的仇视与偏见,所谓「自由丶平等与博爱」的民主核心价值,因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波尚未平息的疫情,正给人类上一堂一向被轻忽的训诫课,一堂必须严肃接受的必修课。它用有形与无形的方式,正为人类讲解什麽叫做「敬畏之心」?为什麽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要「戒慎虔诚」,谦卑以对。

觉悟才能永续未来

所谓「觉悟」是一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知,知道什麽事是对丶什麽事是错?什麽事该做丶什麽事不该做?什麽事有意义丶什麽事无意义?什麽事是善丶什麽事是恶?人类正走在光明与黑暗的十字路口,必须用睿智的「觉悟之心」做出正确的抉择。

或许「权力游戏」,「网路声量」丶「点阅收视」会让人成瘾以致沉沦,但事关人类世代的前途,我们应该觉悟,这些「成瘾」的大患必须戒除,让正在沉沦中的正气获得图存。

「觉悟」是人生最高境界的修行,要靠慈悲与智慧;「戒瘾」是生命中最难的忏悔,要靠毅力与勇气。平等丶感恩丶尊重丶大爱,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这也可以作为回答两千多年前孟子所提「人之所以异於动物者几希」大哉问的关键所在。

在疫情面前,人类应该学会谦卑,知道自己的渺小。人生苦短,把握短暂的人生,过着有意义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有人说:「人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活过。」在这里所说的「活过」,是指活得有价值丶有尊严丶有意义的过程,在经历这场疫劫之後,但愿人人都「活过」,不虚此生。

撰文/王思熙
文章转载自:经典杂志

正向人的三大根基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Our Cookies Policy Notice

Welcome to our websit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