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为自己安排「20分钟计划」!人生会变得不一样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到家只想赖在沙发上看电视吃晚餐。上个礼拜买来进修自学的英文杂志已经摊在书桌上好几天,毫无进展。洗澡後躺上床,手机上Facebook动态一则接一则,一转眼又是深夜。
现代人工作忙碌,耗费心神,闲暇时间只愿意进行一些不花脑力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占用许多──甚至过多的时间。若是压缩到我们的睡眠,导致隔天工作效率不彰,很容易开启疲劳的恶性循环。到最後生活只剩下上班打卡与下班打混,不但乏味无聊,自我也难有成长。
非营利组织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管理者伊凡·德菲利普斯(Evan DeFilippis)在问答网站Quora上分享一个简单的小习惯,成功改善浑浑噩噩的生活,让身心变得稳定,同时能精进自己。
设定「20分钟法则」,让自己全心投入一件事
以後回到家别马上放松瘫软,强迫马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维持至少20分钟。德菲利普斯会写一篇文章丶读一本书丶学习外语丶练习乐器丶冥想丶做瑜珈等等,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活动。虽然一开始设定20分钟後就可以休息,但通常撑过前20分钟,你就会完全投入其中,自动延续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直到你心满意足为止。
他强调,你可以进行的活动有很多,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绝对不要使用电脑。电脑上的干扰源多到数不清:Youtube丶Netflix或其他电脑游戏,要坚持20分钟做同一件事真的是太困难了,一般人连五分钟都坚持不了。

几个礼拜之後,20分钟法则就会发挥效用:你开始能从头到尾读完整本书丶在你的专业领域上涉猎更深更广丶英语单字量稳定成长丶重拾学生时代对某样乐器的热情,诸如此类。对许多人来说,只存在於久远回忆中的事情,透过二十分钟法则都能够再次发生。
持续应用20分钟法则的关键点在於:每天回到家都要确实执行,没有例外。要是你真的连撑过这20分钟的精力都没有,就早点就寝吧。多休息让身体恢复元气,再怎麽说,都比在电脑或电视前筋疲力尽而陷入昏睡来的好。
养成下班後的好习惯:有心力就做点事,没精神就早点休息。
毫无规划的空闲时间,特别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仔细想想自己对什麽活动感兴趣,拟定渐进式的实行计划,才能有意识地使用时间,今天回家就开始拟定你的计划吧!善用二十分钟法则,对抗诱惑干扰,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