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陈登福老师
正向生命教育中心总企划
在跟一位公司主管聊天时,谈到老板今年无法出国,更多时间呆在公司内,公司同人觉得如何?该主管没有直接回应我,只是很调皮的反问我:『父母呆在家里的时间拉长,对孩子是好是坏呢?孩子一般上有何反应?』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开放题。在疫情发生之前,亲子的互动时间需要增加,双薪家庭的父母,几乎都非得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职场的需要上,有者还需要兼顾国内外的商务活动,飞来飞去造成空巢早已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了。
冠病疫情肆虐接近一年下来,碍於社交空间被压缩,政府卫生当局鼓励多在家最安全,在家相处互动的次数与时间增多了,近期家暴事件发生的几率也增加了三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看不顺眼对方处理事情的方式而大动肝火,二是收入的困扰导致心情低落,担忧家庭温饱不足引发冲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呢?过去的时代,唱着『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亲职教育一直在呼吁,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任务,需要父母两人共同经营,对孩子的身心灵成长才会是如意算盘。疫情的出现,不正是时候,让一家人借此良机,可以好好的沟通,共商如何跨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挑战吗?
有父母陪伴在身边长大的孩子,跟刚好相反的情况,哪一种才会让孩子成熟长大呢?我们要给孩子的是时间短质量高(Quality Time),还是时间长质量弱(Quantity Time)呢?哪一种方式更会让孩子珍惜,更是渴望与珍惜父母在身边的时间?

我还记得多年前的一个个案,三兄妹在父亲长期酗酒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若干年后的人生际遇与成果各有不同,令人省思良多。在外人的眼里,他们的老爸也不是很糟糕,对於家庭也是尽忠职守,只是时常在跟“酒肉朋友”一番欢聚后,回到家里酒疯发作,天翻地覆,家里鸡犬不宁已是家常便饭的日子。
个案从处理老二开始。他是浪子型的中年人,从事油漆事业,落魄潦倒,生活跟父亲一样喜欢喝酒吹牛,今朝有酒今朝醉,不为明天而提前规划,家里吵吵闹闹,司空见惯。他对我们的辅导员说,主要是因为从小到大的成长背景,耳濡目染,让他变成今日的不长进。
小妹书读不好,只能完成高中的学业,高不成低不就,多年在大卖场当服务生,也是因为父亲酗酒造成家庭的纷扰而无心向学,所幸嫁得不错,日子过得小康。碍於成长的经验,婚前还特别跟未婚夫协议清楚,一辈子不可喝酒抽烟是成婚的不文法。
大哥的人生际遇则刚好相反,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专科医生。他自称成功的理由主要是父亲一生的潦倒,让他诸多反思。父亲的生活方式变成是他成长的反面教材,要如何避免自己的人生结局会像父亲一样?老大烟酒完全不碰,苦学成功,先后两度出国,终成专科医生。

好多人不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诬陷在外在的假象里,早已断定自己人生的成败是因为身边的环境所致。当然老大的成长因缘中,刚好有两位重要贵人的出现。一是中学的老师,在知道他的家庭际遇后,不断在旁给予协助与鼓励,让他顺利进入大学就读。这位在中学历程出现的贵人,几乎从老师的角色变成再生的父母。
去到职场从医后,又碰到事业上的贵人,在医院院长的多方协助下,再次得以到海外深造成为专科医生。大哥幸运有两位贵人的相提相携,不能否定弟弟与妹妹的生命里头,没有类似的贵人。只是当事者的决心,立志向上向善,让身边原来不起眼的因缘,慢慢变成非大力相挺的贵人,因为觉得值的鼎力相助!
『我宁可老板多出国少在公司,否则他们无心强势的插手方式,形成我们大伙的干扰!眼不见为“静”是真的,老板在场眼见为凭的判断力,更是让我们处在高度的焦虑中,该如何应对才不会触动老板的“地雷区”?』
『老板在更辛苦,因为除了应付部属的事情外,还多了一层应对老板的功夫。对我而言,老板不在,我反而有比较多的缓冲,轻重缓急也比较自如!』
当老板本来就不易为的角色,若是不懂得管事与带人,眼见为凭的现相肯定会反扑成为老板本身的负担。卓越的老板要时常自我警惕,如何可以更有效的放手?做父母的何尝不也一样吗?放手与插手之间,该如何取得平衡?
插手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自己放手的幅度可以更大,部属青出於蓝更胜於蓝,这样才能孵育出更有自信的部属团队,当老板的才会更轻松自如。正向的经营模式,老板在组织里的角色是广结善缘,进而整合资源,就得完全放手不被日常的操作绑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才是正法。
越是能干越是急於成果的领导者,往往聪明但欠缺智慧,所树立的领导风格,变成是放手但不放心的机制,正信当责的管理文化,如何可以就位形塑出卓越的企业体?即使这时候赚到了钱,未来也会得不偿失,因为无法贯彻稳实且具未来的传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