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驻足省思,矛盾合一

如果我们希望开创有益於世人的未来, 就得勇於挑战世间大家认为的正统, 容许自己在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中游走, 积极开创不可能的目标价值! 当能综观过去、现在与明天的人生旅程, 冥冥之中的踏实感自然会是自己每一天对自己的信心喊话。
撰文 / 陈登福老师
正向生命教育中心总企划

看完慧芬寄来的「晨间登门造福」,心里面有好多的回荡……!这些都是同仁花了好多心思去酝酿出来的作品,是我们在生命教育路上想要跟更多人结缘的良品,但毕竟这条路太孤单了,也无法完全断定,这些作品所花费的时间,会否如我们所愿,启迪人心有多少?

我们这一班同仁,会定期聚在一起回应时代的变化,从概念研发到大家一番的脑力激荡,如果觉得符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价值,大家就毅然分配角色与任务,开动方案做出来就是。同仁的向心力是我不断坚持信念的来源之一。

生活不仅仅是一项生意,凡事都以得失的利益来作为做与不做的考量,事情其实是更容易决定的。

今天看到美国纽约时报封面的“千人讣告”,密密麻麻的逝者名字,伴随着一行醒目的标题:U.S DEATHS NEAR 100,000,AN INCALCULABLE LOSS (美国死亡接近十万人,是无法量化的损失)。我的心被重重敲击,心里的难过化成眼眶的泪水,人生的结局是如此的无奈,生命的庄严令人惋惜,情何以堪!

【生命教育】每日驻足省思,矛盾合一
美国纽约时报的“千人讣告” (图片来源:www.theguardian.com)

我相信美国当地人跟我一样的难受,当政者一时也无法如何向人民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话,站在最前线的医疗工作人员,他们更是痛不欲生,难於接收自己无天无夜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屡屡飙高的数字,心里面的沉重…….?!美国纽约时报用心良苦,自新冠疫情登陆美国,先后已经好几次在报章的封面版,采用很显目的报导方式,企图一次又一次唤醒美国上下对这一次疫情的重视。

我不在美国,无法知道当地的实际情况。但新冠疫情不是美国的灾难,而是全球共同的敌人,联合国世界卫生机构,甚至把它形容成世界第三次大战。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度外,这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如今看起来还是遥遥未知。

在疫情的冲击下,矛与盾充斥在各个领域里,包括新冠疫情本身也是深陷矛盾中。疫情结束,旧仇新恨很快托盘而出,又是一番你争我夺;疫情继续肆虐,还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要排队列进“千人讣告”?我自己突发奇想,如果我是上帝,我会如何圆融这一场的疫情呢?继续………还是结束?

美国贵为全世界的标杆国家,代表进步的象征,大家向来拼命以它为榜样。求学深造赴美是第一选择,移民美国更也是代表自由的骄傲。大学毕业后,能进到美商工作也同样被视为较为正确的选择。面对西方世界的白种人,我们亚洲人很自然的自我矮化,觉得对方在我们之上。美国、西方的表现、价值与精神,代表「赞」!

【生命教育】每日驻足省思,矛盾合一
图片来源:网络

2013年,有一本书出版- 《美帝国的崩溃》,预测美国会在2020年陷入破产边缘。作者是挪威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者约翰·加尔通 (Johan Galtung) ,提醒美国的经营方式,会让自己陷入高度自我矛盾中。在经济、军事、政治、社会与文化所带给美国的种种矛盾,会让美国的国力消耗殆尽。

约翰·加尔通当时的预见力,并没有在美国社会引起多大的回响,只是把它当为民间又借用美国陨落的假议题,来看待这一位作者的分析。不过,从“千人讣告”背后一幕又一幕的发生中,美国上上下下在应对新冠疫情的看见,或许就已验证了作者当年的透视力。

丹麦哲学家齐克果说:「生命必须在前瞻中展开,却只能在回顾中领悟。」我每日驻足省思,主要是发现往圣伟人,没有不奉行这项正身修炼的原则。人生出现矛盾是好的,只要及时透过反思让自己厘通再往前走。走走停停的,似乎看起来比别人慢,但每一脚步都是来自我内心稳实的步伐。

如果我们希望开创有益於世人的未来,而不是独厚少数人,就得勇於挑战世间大家认为的正统,容许自己在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中游走,积极开创不可能的目标价值!当能综观过去、现在与明天的人生旅程,冥冥之中的踏实感自然会是自己每一天对自己的信心喊话。

自满预示了潜在危机,每一天的驻足省思换来的战战兢兢,会赋予“做就是了”的合一力量。

正向人的三大根基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Our Cookies Policy Notice

Welcome to our websit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