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杨田林老师
台北市著名的观光景点龙山寺旁边有一条夜市「华西街」。
早期华西街除了有许多台湾小吃外,以当场杀蛇,杀鳖,卖蛇汤,卖鳖汤著名,所以英文观光手册华西街有两个名子:Snake Street或Huaxi Street。
1960年代,我住在那附近,经常站在蛇店门口看师傅杀蛇,卖蛇汤,杀鳖,卖鳖汤。
除了华西街以外,南投一带风景区,也常看见「山产店」,里头贩卖现炒的:山羌,竹鸡,甚至是穿山甲,猴肉,熊肉…等野生动物
那时候,台湾没有环保意识,对吃野生动物行为也不以为意,更不知道这是不对的。

师范毕业后,我分发到台北县坪林乡渔光国小教书,这是山区迷你小学,只有6班全校78个学生。
学校位处产茶山区,有不少赤尾青竹丝,龟壳花等毒蛇。
一报到,前辈就警告我,要小心毒蛇。
有一位学生就是因为被龟壳花咬到,山区交通不便,送到新店医院时已经来不及,右脚膝盖以下截肢了,每天拄着拐杖上学。
从此,只要在学校看见蛇类出没,不管有毒无毒,师生连手一定打死再说。当时不觉惭愧,还认为是为民除害。
有一次,教育局举办:爱护动物周。
学校举办:演奖比赛,作文比赛,绘画比赛。
我是六年级导师,学生问我:老师!爱护动物要怎么写?
刚毕业的我,完全搞不清楚,就去问校长。
校长说:你可以告诉学生,不要拿石头丢路边小狗小猫,鸡鸭不要倒着提,鸡鸭会很痛苦。
果然是校长,比我这菜鸟老师有经验。
隔几年,我转调三重教书,一样的爱护动物周,学校除了作演讲绘画比赛以外。还举办:宠物大展。
请学生把家里最喜欢的宠物用笼子装好带来学校。
让学生投票,最喜欢哪一只动物。
笼子里头,除了猫狗以外,还有许多小鸟,以及山区野生动物(现在是保育类动物,不能抓来关在笼子里头的)。
果然是市区的学校,创意点子总比山区学校多。
1985年阳明山国家公园成立,我参加了国家公园解说员训练,又看了一本美国作家写的环境保育书籍《寂静的春天》,打开我对环保意识的眼光,才发现过去的观念是错误的。

回想过去自己对动物的荒诞观念行为感到很惭愧懊悔。
25年前,我曾到野鸟协会上课,我用自己的环保观念行为转折当开场。
后来台湾经济起飞,国民所得快速提高,环境保育意识抬头,对生态环境要求标准也愈来越高,政府制订了许多环保法规,以及动物保育法,动物保护也渐渐上轨道。
过去因经济不好,百姓太穷吃不饱,必须吃野生动物,当作食物补充营养。
现在,国民所得提高,物资充沛,哪还需要吃野生动物呢?
更何况,医学界早已证明,许多传染病的感染源头,就是从野生动物开始。吃野生动物,最后也是害到人类自己!
观念改变,行为才有机会改变。
改变观念,从教育着手,从法规制定着手。
老师,家长,媒体,政府都很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