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3度寒流来袭的傍晚,我骑着摩托车在泽泽的校门口等他放学。看到泽泽从学校穿堂走了出来,穿着发热衣与运动服两件,丝毫没有外套的踪迹。
「你不冷喔?外套呢?」他走到我旁边,我立刻问。「不会冷啊,外套在书包里。」泽泽说。
「了解,不过等一下要骑车,风很大,你把外套穿起来吧!」「我不要。」「好,你现在不冷,那至少把外套拿出来,以防万一。」
「我就是不要。」泽泽直挺挺地看着我,完全不动作,彷佛有种在跟我宣战自主权的意味。
「我知道了,上车吧!妈妈煮了好吃的烩饭喔。」想说一下子就到家了,也没有关系。
回到家后,吃完饭丶写完功课,转眼间又要准备上床睡觉了。泽泽在洗澡时,我看了看时间,都九点半了,有点晚了而且他已经洗一阵子。於是探头提醒。
「你抹肥皂了吗?」有时泽泽会玩水玩一阵子才开始洗,所以我问他这句是想知道他到哪个阶段了。「还没。」泽泽摇摇头。
「赶快抹吧,已经很晚了,要睡觉了。」「我不要。」泽泽居然又是回答这一句。
孩子的「我不要」
「穿上衣服。」「我不要!」丶「立刻去洗手。」「我不要!」丶「把玩具还给他。」「我不要!」
当听到孩子对於我们的每一件要求,都回答「我不要」时,内心的怒火一定会开始熊熊燃烧,然后会忍不住恐吓孩子「你再说一次不要试试看!」丶说些不可能做到的发泄话语「好啊~饭也不要吃啊,我们也不要出门啊!」或是错失管教机会的放任「什么都不要,那你就自己决定吧,我不管你了。」
不听话绝对是件好事,表示孩子有自我的意见与想法了。现在要求孩子听话,只是为求爸妈的行事便利罢了,难道我们会希望孩子长大也都只在听他人的话吗?!既然不希望,那就需要趁孩子还小的时候,把刚刚萌芽的思考种子,慢慢地灌溉与成长。
不过,千万不可百般顺从,一定要趁孩子不想听爸妈话的时候,告诉他比说「我不要」更加重要的事。
比说「我不要」更重要的事
「你说『我不要』的意思是?」原本提醒完正准备要离开的我,听到这句话后,又站了回来反问他。「就是我不要啊」泽泽说。
「对!我有听到你说不要,那~~你丶要丶什丶么??」我追问。
「我想要再冲一下下才抹。」泽泽说。
「很好,你这样回答不是比较好嘛!」我继续说。
「你当然可以对爸爸跟你说的事情,有着不同的想法与意见,但是不能只是说『不要』或是『我就是不要』,你应该要把你的想法讲出来。也就是除了说不要之外,更重要的是跟我们说『你要什么』。因为爸妈会要求你,也一定有我们的原因,说出『你要什么』,我们再一起想出共同办法,这才叫沟通,而不是一直坚持说『不要』。」
「好,我知道了.」
我想到了傍晚的事情,於是再问:「就像我今天去接你放学的时候,我要你穿上外套,你当时回答什么?」
「我不要」泽泽说。
「爸爸是担心你骑车的时候会冷,如果再来一次的话,你要怎么表达你的想法呢?」我丢出问题,让泽泽再去思考一下。
「爸爸,我想要觉得冷的时候再穿。」
「不错喔!如果再加上我的担心的话,可以想出怎么样的办法呢?」
「嗯……只要我打喷嚏的话,一定会把外套穿起来。」泽泽想了一下回答。
「很好,我知道你懂了,赶快洗吧!」
「我洗好啦!爸爸在跟我讲话的时候,我就边跟你聊天边洗啦~」泽泽笑咪咪的走了出来。
『爸妈要求』与『孩子自主』的平衡点
「我不要」单纯表达着我反对你所说的,高举我反对丶我反对的牌子,但却提不出实质的提案,只会变得为反对而反对的口号罢了,完全无助於亲子之间的沟通。
我们是爸妈,该管的当然要管,因为「孩子只在意当下不会想到后果;会想到后果的是爸妈」。所以,唯有鼓励孩子试着表达,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们再一起讨论且想出办法。才能达到「爸妈要求」与「孩子自主」的平衡点,进而建立一辈子聊不停的亲子关系喔!
当然,我们也不要成为「反对孩子的反对」的爸妈,当孩子表达内心想法了,依然只会命令孩子听话与不断说服他,其实都没有做到沟通这回事呢~
表达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
倘若我们孩子的年龄尚幼(约2~4岁),他的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时,很容易发生毫无逻辑丶顺着我们的话而抗拒丶为了说不要而不要的对谈。此时,除了问他「你要什么」的开放式反问之外,我们可以多用「选择题型」来帮助孩子表达。
「你要在家里先穿上外套?还是到外面再穿?」
「你要现在去洗手?还是休息一下再洗呢?」
无法完整表达内心想法的孩子,多半会更加生气,然后用情绪来反弹.我们用选择题型的方式,在有限制的范围内去给孩子提供选项,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孩子表达想法又可以顺着爸妈所要求的方向前进,绝对可以减少相当多的亲子冲突,实在是一举数得啊。
转载自《亲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