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有些人就是小动作不断,排挤丶中伤丶穿小鞋丶酸言酸语丶乱扣帽子…防不胜防,可是除了生气,还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好受丶让对方难受?
「生气,不如争气!抱怨,不如改变!」请牢牢记住这一段话,在长长的人生里,它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报复手段,下次再有人欺负你,不妨试试看!
34岁的Karl因为父母年迈,健康状况频频,计画回南部老家照顾他们。可是因为他在北部的工作,企业规模大,薪资也优渥,朋友都劝他多考虑,一来南部工作少,二来薪资不高。
事实也是如此,待他回到南部之後,即使凭藉着在科技大厂的工程师背景,仍然花上一段时间才找到工作,而且不是工程师职务,而是做采购。至於薪水,老板出的只比他原订的目标少5千元,尚在可接受的范围,於是开开心心的报到,但是问题也紧跟着来了。
打从第一天起,Karl充分感受到直属主管的敌意,处处掣肘,酸不溜丢的讥刺他,可是因为南部工作的确不好找,Karl虽然万般不理解,却也万般容忍,直至有一天直属主管找他去谈话,
「你的本职学能不在采购这个领域,在目前这一组的表现不佳,我要调你到另一组,薪水会减1万元。」
「为什么要减薪水?」
「你领这个薪水,比我做主管的还高,调职之後,不是做原来职务,薪水当然要减!」
说到这儿,Karl终於懂了!一个月来的非人待遇,原因出在於他的叙薪比直属主管高,让主管难受,所以不断的打压他丶贬抑他。最後,主管还是忍不住,自以为高明,用调职为由,出手砍他的薪水。
Karl毕竟是来自大企业,深谙劳基法的规定,也不作声,任由主管调他的职丶减他的薪。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找新工作,一切都是鸭子划水,全在水面下有所行动。半年後,终於有一家公司欣赏他具有双领域的能力,出高薪挖角。Karl在递出辞呈的同时,也给公司寄了存证信函,要求公司退还半年短少的欠薪,否则就要向政府提告。
结果,Karl不只要回来半年欠薪,还因为公司担心事情闹大,多贴给他一个月全薪,作为遮羞费。Karl回头看整个事件,由衷的说:
「我和这位主管不同之处在於,我懂得『生气不如争气』的道理,而他不懂得。现在,我有一个薪水更高的工作,而他还留在原地,拿原来的薪水。」
Silver也有类似的经验,虽然不是故意要报复,却收到十足的报复效果。当国内开始流行EMBA的时候,她同时报考两所学校。Silver的直属主管是一位男性,平常老爱拿她的性别做文章,比如:女人的逻辑不佳丶数字力不强,极尽打压为能事。这一次考试,主管又有评论了,他和Silver说:
「C大老师说应该会录取你,因为其他都是男生,总是要额外录取几位女生平衡一下。」这位男主管之所以有情报,是因为他早一年考上C大的EMBA。
放榜後,到了报到截止日,他又把Silver找去问这件事:
「C大老师在问你,怎么还不去报到?」
「我也同时考上台大EMBA,最後决定去念台大。」Silver淡淡的说。
後来Silver谈起这段往事,她说自己这一辈子,永远不会忘掉那个错愕的表情。这一记打脸,就是「生气不如争气」的最佳实证!
有一位年轻人在职场受到挫折,想要投海自杀,走在沙滩时,碰到一位老人,老人在了解他的心情之後,弯腰拣起一粒沙,再往沙滩上一扔,要年轻人拣起刚刚扔掉的那一粒沙,年轻人说:
「在沙堆里,找一粒沙,这是不可能的事!」
老人再摘下手上的钻戒往沙滩上一扔,要年轻人拣起来这只钻戒,年轻人说:
「钻石闪亮无比,要在沙堆里找到它,一点都不困难!」
於是,老人告诉年轻人:
「当你是一粒沙时,别人就不会在意你丶重视你,这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当你是一颗钻石时,别人要忽视你都难!」
如果你为别人的打压排挤丶冷言冷语在生气,表示你还在一粒沙的阶段。当你不再为这些事生气,置之不理,全不放在心上,表示你已经进阶到钻石层级。
本文出自于洪雪珍面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