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提问」还是「质问」

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每个层面,我们常会使用问题来开启对话。尤其在办公室的人际关系,例如上级对下属的教导丶部门同事的交流丶跨部门的会议提案等沟通情境,几乎都围绕着发问来解决事情。可以说懂得在职场上运用好问题厘清现况,进而找出解决办法,是成为专业工作者丶优秀经理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然而,要问出一个好问题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我们虽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常提出问题,但因为问话的目的往往都是期望答案都必须正确与明确,这类的发问称为「质问」,而非真正的「提问」。举个例子,我们或许都对以下的问句不陌生:

质问的范例问句:

为什么做不到?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你打算如何解决?
你确定是这样吗?
当问话者带有批判与怀疑的态度提出上述问句时,双方对话压力随之而来,被问话者在防卫心理下,往往不想回应或是强烈反击,容易破坏彼此信任。

那么,如果换成「提问」会是什么样的情境呢?这时候 发问者是抱持着共同学习的态度了解问题,并鼓励被问者说出感受。 以友善与激励的态度展开彼此对话,这时候的问句可能是这样的:

提问的范例问句: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如果要避免这样的状况,我们要注意什么?
对案子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依你的想法做这件事,你的建议会是什么?

提问的心态,应采取「学习式」而非「批判式」。这时候的问句问法偏向引导与探索,不一味追求正确。 这样的问句也有助被问者延伸思考,自行找出答案,培养和谐关系丶建立彼此信任。

「提问」不仅适用领导与管理,也能运用在家人与亲子间的对话方式。在家庭关系中多使用学习式的「提问」而非批判式的「质问」,会有助理解与尊重;如果习惯了「质问」的表达方式,容易传达出一种不信任对方的讯号,因为当我们有意让答案都必须正确时,问题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威胁。

在学习教练技巧时在学习如何问出好问题时,区辨「提问」与「质问」是很重要的一个历程,我们不需要一下就变成「提问」大师,只要能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先做到一点:避免使用「质问」! 先试着避开「质问」的地雷区,再慢慢地增加「提问」的频率,从问话的方式开始改变,建立更亲近的信任关系

转载自《经理人》

正向人的三大根基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携手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 ESG & 生命教育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AIoT & 生命教育融合 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正向学助力企业永续 | ESG × AIoT 转型升级 | 未来企业新模式

Our Cookies Policy Notice

Welcome to our websit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