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意义?

我常听见孩子询问,「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读书有什么意义?」邀请大人回答,往往我得到的答案不外乎说理,想要说服孩子——解释读书的意义丶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或者告诉孩子,「以后你就知道了,不读书将来怎么有出息?」

读书有什么意义?

让孩子面对课业学习?

当孩子对学科兴趣不再,对读书的意义产生困惑丶提出疑虑时,他往往不是想得到大人的答案,而是想被大人了解。

「我家儿子从小爱看历史书,连姐姐的国中历史课本都抱着认真读,历史是他最爱的一个科目。但等到他自己上了国中,就再也不爱看历史课本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每次大考丶小考都要他写出一堆人名,错两个字就没分数,考试让历史变得不再有趣。请问我该如何鼓励他重拾这个兴趣?」

我常听见孩子询问,「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读书有什么意义?」邀请大人回答,往往我得到的答案不外乎说理,想要说服孩子——解释读书的意义丶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或者告诉孩子,「以后你就知道了,不读书将来怎么有出息?」

这样的应答,对孩子帮助不大,只是反映大人的焦虑。因为孩子往往不是想要得到答案,而是想要被了解。检视问这样问题的孩子,不一定都成绩不好,但大部分有成绩的压力。我通常不先回应孩子的问题,也就是不先以自己的看法说服孩子,而是回应孩子的压力丶生气与难过,才有机会聆听真正的问题。但大人需注意的是,应对问题时,需要平静与专注,先让自己感受到爱与接纳;若是说话的语气带着指责丶讨好丶冰冷与开玩笑,就无法触及孩子内在,无法真正了解孩子。

同理孩子遭遇问题的感受

因此每当我回应孩子类似问题,总是几句话他们便落泪了,心中充满了愧疚丶委屈丶难过丶愤怒与困惑。仔细探究,他们可能是成绩不好或受到压力,既生环境的气,也生自己的气。所以,我会先核对问题,再同理孩子的感受,缓缓予以引导与澄清。

我想核对的是,若孩子不喜欢读历史课本,对历史还有兴趣吗?

如果因为考试,导致孩子失去对历史的兴趣,我会想要了解孩子是负气?或是沮丧?因为,讨厌考试和不喜欢历史是两件事,我很好奇孩子怎么决定的?

孩子若是单纯对历史没兴趣了,那么对其他科目有兴趣吗?孩子的成长过程,可能会在某些阶段,展现对某些科目与事物的热情,也可能热情消逝。

我的小学时代,对於生物与科学感兴趣,除了着迷於当时的畅销书《十万个为什么》,连绘本丶科普故事与课本都津津有味的阅读,梦想自己将来是个科学家。但这个梦想到了国中改变了,可能是理化与生物的授课方式,以及考试与低落的成绩,让我对生物与科学失去热情。我的兴趣剩下故事与历史,再也不碰科普书了。高中时期最喜欢的是古诗词丶哲学与武术;大学不碰武术书了,着迷於音乐与美学;三十岁以后至今,竟然对教育与心理学有热情;四十五岁以后看了许多心灵书籍。如今我对很多方向都有兴趣,连数学与科普书籍都仍在阅读。

我想表达的是,孩子的兴趣会随着时间转变,并不是太严重的事,理论上我们希望孩子对各种事物都保持好奇,但有时事与愿违。我邀请大人轻松以对,因为孩子能开发的兴趣太广泛。

引发孩子的兴趣,是学习里最重要的方程式,每位从事教育工作者都在探寻。历史里有丰富的故事,让人感觉有趣,身为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聊聊历史故事,推介好看的历史书,都是好的方式。近来台湾出版不少历史书,内容扎实而有趣,我常聊及书中的历史故事,或者引人思索的提问,孩子往往兴致盎然。

关心孩子面对问题的方式

最后,要谈如何让孩子面对课业学习?

虽然我们常听学者专家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并不代表我们要忽略孩子的表现。若是孩子不喜欢读历史课本,导致成绩下滑,父母去了解孩子面对问题的方式,是陪伴孩子成长重要的一环。

我心中有一个信念:没有人希望活得没有价值,也没有孩子希望成绩不理想。

孩子以前喜欢历史,也许喜欢的是历史故事。如今孩子长大了,面对繁琐的历史考试,需要背诵年代丶人名丶事件与前因后果,读书的方式与心态不正确,会觉得心情很不舒服;若是没有成就感,更会导致学习兴致缺缺。

如果孩子因此成绩不好,他是怎么决定面对这个情况呢?看起来他选择不再碰历史了,那他如何看待这样的决定呢?无所谓?难过?还是生气?他需要大人的协助吗?如果孩子也同意,那么大人请先不以成绩为前提,而是先肯定孩子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同理孩子的负向情绪,肯定他愿意为自己努力,孩子往往比较愿意为自己负责任,即使学习成绩不理想,也能逐步为自己的学习多一份思考与付出了

转载自《亲子天下》,李崇建老师

心得留言

You may also like

Our Cookies Policy Notice

Welcome to our websit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