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该打,还是不能打?

是谁说,3丶4岁前被打,一定记不住?

记得有一阵子,有专家在妈妈社群上说:「3丶4岁前,怎麽打都没关系,反正他没长大也不会记得?」妈呀!怎麽会有专家这样说?而且还很多人分享?随便打没关系?我看你是随便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脑不是不记得,只是整理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无法回忆也说不出来。但,这些大量被体罚的经验,会演变成潜在的记忆,存入皮质下(subcortical cortex),可能发展出未来的三种人格特质:

1.不自觉的模仿大人的暴力

2.幼儿时期的经验,长大後,对於暴力有过度莫名的恐惧

3.越打越皮,越来越难警告,甚至有时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

至於你会问我,那我们小时候也常被打,长大也没怎样啊?我告诉你,现在的孩子智力更高丶语言成熟,但很敏感丶不耐挫丶情绪同理差,你的两个比较的基准点,是不一样的,不能老是琅琅上口你那101套,因为教养必须要跟着时代,因时制宜。

还有家长在上面留言说,这根本就是民粹,大家都一直说不能打,才让孩子变得这麽难教?老兄,不是不打孩子的,就没有在教孩子耶;不是没被打的孩子,就不会听话耶~你的逻辑有问题,教养有很多方法,要软硬兼施,怎麽会是民粹?你政论节目看太多吗?我不就是在教大家,不用打,也能让他们更懂事吗?荒唐~

爱的教育,让孩子变的不可理喻?
4-6岁,心智发展快速期
儿童的同理心发展,第一个最快速的年龄,就是4-6岁,简单的说,这个年纪就是开始懂大人的心的重要发展关键。所以,当孩子一发展到这个年龄,可能许多家长都会发现,当管教越紧,孩子的反弹越大,亲子间开始剑拔弩张,让你觉得从前的乖孩子,怎麽越来越不听管教了。

打骂,人人都不爱,而且我认为当孩子越大,越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因为孩子的心里越来越成熟,总是用负面的教育,有时真的会伤了亲子关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融洽,可能瞬间就像拆毛衣一样,轻轻一拉就没了。

让哭闹的孩子,学习看见镜子里的自己
很多家长,带着情绪管理很差的小小孩丶大小孩来找我,都会问到一题,为什麽也处罚了,却越大越难控制?我都会说一句话:长大的过程,孩子看到的如果都是生气的爸妈,而看不到生气的自己,那到底我们,是要他改甚麽呢?就像订正考卷一样,也要先知道为何错,再修正成正确的答案吧。

别焦虑!七成爸妈有打过孩子
有一则新闻,看得我怵目惊心!「教养压力大,幼儿多半被打骂!」,新闻指出,在国内5岁以下的孩子,10个有7个,是被用打的教养长大,爸妈们有不得不的苦衷,让「不打不成器」的话题,再次浮上台面。

很多家长会在很多演讲後直接问我,以前我们也都是被打骂教育长大的,我们心理既没有创伤,行为的表现也很好,看来以前的打骂教育是对的。现在凡事讲道里,用爱的教育,才让孩子变的不可理喻,我赶紧澄清说:这是爸妈们对民主教养的定义,有很深的错误解读啊!

1丶我不支持对孩子体罚,因为很少家长可以在心平气和下,进行体罚,这样失手的机会非常高。但孩子有错,当然可以骂,当然可以处罚,应该让他们知道爸妈生气了。如果你不是经常性的对孩子进行体罚,倒不至於因为一次体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终生影响,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别让孩子因为被体罚而心生恐惧。

2丶”我们都是打骂教育之下的成功产物”,这句话只看到一部份的孩子,因为也有一部分的孩子,因为你动手了,他跟家的距离变得更远了,一直在等待长大之後,逃离这一个阴影。

3丶爸妈的教养行为,会影响下一代的教养判断。打骂教养代代相传,不是有效教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绝非好事。

4丶很多孩子被打了,你问他犯什麽错?他不一定能说出来!看来被打的当下,只是因为皮肉痛而投降,而跟你说”我下次不敢了~”根本没有学到什麽经验及教训,这绝对不是教养的真正内容。

5丶先跟孩子讲道理,再进行处罚,这个顺序的必要性,一方面在缓和爸妈的情绪,降低你动手的机率,做出正确的下一歩判断;一方面,在刺激孩子思考,同时也让孩子记住下次不要再犯。

6丶当爸妈的,应该要去找到,除了体罚之外,对孩子最有效的处罚或刺激好行为的方式。大家应该不难发现,孩子总是能乖乖听老师的话,而老师也不会出手,所以用对方法,孩子永远都可以被教育。

3岁前被打骂教养,5岁後出手打人是5倍
儿童心理行为研究发现,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但不见得是立即表现起来,有时候是先烙印在脑子里,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例如研究发现,3岁前被用打骂教养,5岁後打人的机率,高达一般孩子的5倍,而且烙印在潜意识里的打人行为,跟你当下教育孩子说”你怎麽可以打人?”,会让孩子很混淆,脑袋里产生很大的抵触,修正行为自然要花上好几倍的功夫!这张图提醒爸妈们,迁怒也可能是被教出来的,值得大家好好看看!当老一辈的说,孩子不乖就要打,爸妈们真的得好好的沟通一番喔!希望大家一同推广正确的育儿教养~

转载自《王宏哲教养丶育儿宝典》

Our Cookies Policy Notice

Welcome to our websit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