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对错批判 软化刺猬小孩

多数父母都觉得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後变得「叛逆」。其实,叛逆只是孩子想证明自己长大了,是一种挣脱权威宰制的方式。这时候大人应该先整理自己的姿态与情绪,将孩子的顶嘴是为成长中的「必然」,倾听并探索他们的想法,不要急着说教。

转大人症状1:就爱唱反调

我只是想法跟你们不一样,想做自己难道也错了吗?

【爸妈很头大】

儿子一向跟我们很亲,上国中後,就不怎麽愿意跟我们出门了。我预测亲子相处的时间会愈来愈少,就想明年他国中毕业,我和太太请两个月假,全家一起去环游世界一周。我很兴奋的跟他讲这个完美计画,没想到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我不要去』……」

「感觉女儿只要是我和她爸爸建议丶讲的话,她就是要反对,即使她自己也提不出更好的计画或建议,她就是不愿意采用我们的。我很挫折,也很受伤,我从来不是很权威的妈妈,也没有要她一定接受我的意见,只是想跟她讨论,但看到她像刺猬一样,我真不知要如何跟她相处?」

「目前最大的困扰,就是国三的儿子非常叛逆,与长辈讲话很大声,理直气壮觉得自己都没错,都是别人的错。我软硬兼施,都无法让他心平气和与我对谈丶接受我的建言。每每母子俩沟通到最後都是不欢而散,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女儿国三老爱顶嘴。有一次她耳朵上挂着一条长坠子,我说,那好像挂一条狗链一样有够难看,她竟然回嘴说:『我觉得很好看!』我很生气,快考试了,她还有心情搞东搞西,问她学校怎麽会准她这身打扮?她竟然甩门跑进房间去……」

「儿子从小都是我亲自接送上下学,一星期最少亲自下厨三次,也常一起吃饭丶聊天。我一直以为满足所有他的需求,除了因他成绩不理想送他去补习之外。但他从高年级起就不服输丶不交功课,现在国二更变本加厉,态度不屑,我已经忍无可忍,感觉快疯了……」

【专家来解惑】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在急速抽长丶心灵强烈震荡的过程,性情丶看法与言行都会和孩提时期明显不同,因此「青春期」这个名词有其特别的标记。反映在言行上,常让父母不知如何面对。看到孩子大剌剌丶吊儿郎当的样子,大人就想纠正;看到孩子的不足,惯性的就想帮助他;想跟孩子谈,他就有防卫感。该怎麽做才好呢?

叛逆,只是想证明自己长大

当孩子强烈说「不」,或是以行动表达意见,其实是一种挣脱权威宰制的讯息,是争取独立的面貌。这样说并非允许孩子的行为,只是先理解孩子,知道这是独立的某种表达,便不会被挑起情绪,一味想否定或压制孩子。

我邀请父母们回忆,自己当年经历青春期,男女第二性徵初次出现时,心灵有哪些变化?是否尴尬?是否困惑?是否总有一股莫名的情绪窜流?

我再邀请父母思索,这些所谓的叛逆言行,是否在自己青春期时也发生过?那时,如何表达与父母师长不同的意见,又如何坚持与放弃己见?心灵也有忐忑不安丶忿忿不平的经验吗?当时哪些人回应的方式是受用的?哪些人的回应却是让人受伤的?

回想我的青春期,来得很缓慢,不像同侪一般狂飙。当同侪抽菸丶打架丶跷家与交女朋友,我只是在家里和父亲吵架丶关起门来将音乐放得很大声丶不想和家人在一起。彷佛想证明自己长大了,莫名有想叛逆的冲动。

从国小五年级开始,我便不爱和家人一起旅行,每当全家出游数天,我坚持一人留在家中,如今检视旅游旧照片,全家福都独缺我一人。并非我不爱家人,而是青春期特别想要「自由」与「孤独」的空间,对於家人的集体行动感到束缚。独处於家中,我反而会想念家人,也想试着和他们一同出游。

如今想来,那种潜藏体内的骚动,有时来得莫名所以。比如我会要求买奢侈品,因为被拒绝而忿忿不平;对某些话题显得激动,情绪很难平复,面对亲近的家人尤其如此;特别关注朋友的动向,情绪受朋友影响甚大。

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家人分食水果,我认为爸爸不公允,将较好的部分分给弟弟。我因此和家人呕气,爸爸徵得弟弟同意,让我们互换水果,我却因此更愤怒的向爸爸与弟弟呛声。其实,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怎麽了?

如今回头审视这段过程,觉得自己脾气不好,尤其是青春期情绪更是浮躁。但爸爸并未指责我的情绪,他自己也不停留在那个情绪之中,让我内在有机会发生转化。这也让我思索,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重要的不是对与错,或者解决问题,而是让孩子心中莫名的情绪沉淀。

外表叛逆,其实内在渴望连结

很多青少年外表叛逆,其实他内在很受伤丶很渴望情感上有连结。我在新加坡丶台湾演讲,不少青少年来求助,他们在家叛逆丶在学校跟老师呛声,有时找不到出口,内在常会感到缺乏自我价值。

小安就是这样的女孩,重心转移到朋友身上,一旦和朋友出现裂痕,任何的说理与安抚都帮不了她,因为她在独立与寻求慰藉间困惑,看不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我沉静的问她:「你会和小安当朋友吗?」她停顿一下说:「不会,因为她很不OK。」因此,我常滋养青少年的内在,让他感觉被认同丶接纳与被爱,我要他记得那种温暖丶被支持的感觉。

青春期的孩子,从意识上开始独立,在调适意识与言行时,会变得比较尴尬,彷佛是不协调的钟摆,有时候疏离丶有时候叛逆丶有时候又显得一如往常。看在父母眼里,孩子可能不再是乖乖牌,也不再如过去亲昵,语气经常带着愤怒,言行有时不能为人理解。

要陪着孩子成长,父母需要转换思维,以一种独立的眼光丶接纳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发展。

因此父母过去对待孩子的方式:给予建议丶训话式教养丶单向命令,或是以奖惩回馈孩子的方式,可能收不到以往的效果,反而会遭到孩子回以顶嘴丶不在乎,甚至情绪性的表达。孩子顶嘴时,父母不妨视为成长中的「必然」,视为孩子表达意见的练习,因为孩子不再仰着头听令,他们长大了。父母在回应时最好停顿一下,尝试探索较好的回应方式,也会帮孩子学会沉淀情绪,学习独立。

先包容情绪,再倾听他的想法

我常引导青少年,但我不常说教,常倾听丶探索他们的意见,同理他们情绪之後,再简单告诉他们想法或规则,并不争论对错,言谈中不与孩子们功课挂勾,通常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比如孩子和长辈说话大声,我通常会深呼吸,让自己内在稳定平静,静气的对他说:「我知道你很生气。」说完以後,停顿久一点,不跟随他的回应与否起舞,此举便是同理情绪的做法。若是状况许可,再问他生气的原因。此时倾听与探索必须同时进行,避免灌输他观念,因为灌输收不到父母要的效果,往往沦於争辩对错,而且孩子大概听过很多次了,也不会改变。

倾听完之後,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生气,不过你对长辈的态度,我并不认同。但我欣赏你愿意说出来。」请父母的对话,停留在这儿,其馀留给孩子内在发酵。

(专家小档案:李崇建,「千树成林」丶「快雪时晴」创意作文班创办人,着有《麦田里的老师》丶《给长耳兔的36封信》等书。)

– – –

亲子处方笺

1.同理叛逆言行,是一种独立丶长大的表达。

2.大人先整理自己的姿态与情绪。

3.接受孩子感受,不急着说教。

《转载自网络》

Our Cookies Policy Notice

Welcome to our websit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